山东德州强化行政执法领域专项监督 让企业感受到清风正气
2025-04-02 15:38:10  作者:曹溢  编辑:何芊芊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点击:

山东省德州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组织干部下沉一线,持续开展专项监督。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某企业走访,了解有关情况。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企业检查行政执法记录。 本报记者 曹溢 摄

扫一扫 看视频

3月21日,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闫艺鸣和同事,到该县某钢铁冶炼企业开展日常监督回访,就前一天环境执法检查工作人员规范执法及作风情况听取企业负责人意见建议,了解行政执法人员是否存在违纪违法行为。

“我们每月从‘德企行’执法检查智慧管理平台随机抽取2到3家企业实地走访。”闫艺鸣介绍,每次行政执法检查结束后,“德企行”会自动向企业负责人推送评价短信,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行政执法的详细信息,调取行政执法结果及企业反馈情况,强化日常监督。

行政执法,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和企业切身利益。每一次执法本身,都关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也关系着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经营主体活力。

此前,德州市纪委监委牵头开展行政执法和行政罚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监督。专项监督以来,共批评教育和处理73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5人,并推动全市建设运用“德企行”执法检查智慧管理平台,提升行政执法日常监督质效。

找准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开门整治

3月25日,德州市印发《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去年行政执法和行政罚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监督的基础上,对深化涉企执法监督再部署、再推进。工作方案明确,今年将建立行政执法企业评价直通车制度,定期随机选取小微及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四不两直”调研活动,畅通问题线索直报通道。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优化营商环境从哪里破题?解决好经营主体的身边事、烦心事,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德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此前,根据德州市委关于改善营商环境的统一部署,德州市纪委监委专门印发工作方案,从责任落实不力、不担当不作为、执法不公正等三方面对行政执法和行政罚款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监督。

去年5月15日,德州市纪委监委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开电子邮箱、信箱、电话及二维码,在全市范围征集行政执法和行政罚款领域问题线索。同时,市纪委监委通过短信形式发送《致全市企业家的一封信》,鼓励企业家举报违纪违法问题。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委巡察办、市审计局、市“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也同步强化信息互通、协作配合与成果共享。

“从投诉举报情况看,一共收集到执法流程不规范、执法解释不到位等面上问题186个,具体问题线索87件,主要集中在违规收受礼品、任性执法、索要财物等。”德州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刘国辉介绍,对反馈的问题线索,市纪委监委逐一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强化监督执纪,形成有力震慑

“日常执法‘吃拿卡要’、年节收受礼品礼金、充当掮客相互‘关照’、假公济私‘友情引荐’等,是行政执法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主要表现,而侵害的主要是小微企业的利益。”德州市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干部蔡攀说。

专项监督工作中,德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典型案件,对相关问题线索快速处置、重点督办,重大问题线索市县联动、直查快办;对群众举报、监督发现、部门移交的问题线索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全市共立案41件,采取留置措施2人,形成有力震慑。

齐河县纪委监委聚焦行政检查随意性大、行政处罚裁量权滥用、行政执法不注重效果、利用执法权实施违纪违法行为等4个重点和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执法不作为、执法不规范、粗暴野蛮执法、执法方式简单僵化以及执法“寻租”等6个方面具体问题,开展“一行业一方案”起底排查。

针对不担当不作为、不遵循法定程序执法、入企监督检查过频、监督办案不规范等问题,宁津县纪委监委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全面排查。在30家企业建立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的基础上,该县纪委监委开展涉企执法暨“德企行”使用情况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通报。目前,执法过频、过多问题明显好转。

以案促改促治,打通障碍梗阻

2月20日,平原县应急管理局召开警示教育会,通报并剖析了近年来该单位接连发生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要求工作人员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鉴为戒,真正做到“教训看在眼里,敬畏刻在心里”。

“教训深刻、代价惨痛,暴露出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初心不牢、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作风建设不严、体制机制缺失等深层次问题,我们一定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平原县应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李海洋说。

此前,针对相关案件暴露的突出问题,平原县纪委监委向应急管理局提出纪检监察建议。针对涉企行政执法中存在的落实民主集中制有偏差、案件审核把关不严、执法规矩意识不强等问题,督促开展“一案一警示”,对典型案件进行深入剖析,针对制度缺失、责任缺失、监管缺失等问题,完善制度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平原县应急管理局先后修订完善《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程序规定》《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去年下半年以来,平原县应急管理系统43名公职人员主动到160多家企业服务580余次,企业评价平均得分较上半年提高6.48分。

“专项监督中,我们注重深入剖析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易发环节、违纪表现等,对涉及面上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问题,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推动提升执纪执法水平。”蔡攀说。

结合市纪委监委提出的意见建议,2024年11月,德州市印发《关于建立推行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五全”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服务指导、全流程执法公开、全方位警示教育、全链条整改提升、全要素考核评价“五全”模式,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检查的规范化水平。

同时,进一步推动“德企行”执法检查智慧管理平台汇集全市2778项涉企行政检查事项、1973项企业分级分类监管事项,录入全市1.4万余名执法人员信息和56万余个经营主体信息。去年7月以来,累计收集7517条行政执法信息。

深化拓展成果,确保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在2025年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根据山东省纪委监委安排,德州市纪委监委进一步深化拓展专项监督工作成果,主动与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对接,按照“实、全、准”的原则,汇总全市2020年以来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的情况。

“我们把‘德企行’评价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参考,持续强化日常监督,督促提高执法水平。”德州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干部宋延帅介绍,市纪委监委通过大数据分析碰撞,对行政执法电子案卷进行梳理比对、分析研判,重点关注重复罚款、顶格罚款、同类问题同类情形区别罚款等情况,深挖问题线索。重点对处罚案由、处罚依据、处罚金额等信息相互对比,建立“近五年来注销、搬离企业被行政检查、处罚情况”等问题线索类数据模型5个,发现疑似过重处罚等问题3个。

各县(市、区)结合本地涉企行政执法实际,建立“同案不同罚”等数据监督模型7个,筛查问题疑点9630个,发现问题15个,涉及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等8个单位,已反馈相关部门整改。利用已有的“干部亲属开办个体工商户情况”等模型,嵌入式分析,形成新的数据后,二次套用模型查找线索。

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该市纪委监委还向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制发《查处行政执法和行政罚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指引》。《工作指引》聚焦执法程序、自由裁量权、“以罚代管”等关键环节,从以权谋私、充当掮客、假公济私等违纪表现入手,详细分析违纪特点,细化明确查办方式,进一步规范案件查办。

“只有依规依纪依法监督执纪问责,对每一个问题线索实事求是分析研判,分清到底是秉公执法还是吹毛求疵,才能既确保经济安全健康发展,又有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参与专项监督的德州市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干部赵于润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