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文艺事业
2024-11-01 11:16:03 作者:淮阴工学院 编辑:蒋健 来源:党建网 点击:
周恩来不仅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在新中国文艺史上,他还有着“艺术总理”的美誉。他是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引路人,他广泛与文艺界人士交往,鼓励支持他们的艺术创作,关心体贴他们的生活家庭,是文艺工作者的亲密朋友。他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活动中,总结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经验,指导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建设创新,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艺建设推陈出新的指路人
周恩来曾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明新文艺建设的道路,既要更多地接触人民生活,又要继承优秀文学传统。1959年,他进一步提出,为了文学艺术的健全发展,“应当在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础上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在改革旧有剧目的同时,周恩来同样重视新中国的文艺创新工作,他认为推陈出新的前提是百花齐放,“必须先把花开放出来,没有花你怎么能出新?”为此要尽可能地发掘我们民间的艺术,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推陈出新。
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推动者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周恩来经常向文艺界进步人士宣传阐释,介绍延安文艺工作的成就,号召国统区的作家向解放区学习。全国解放后,周恩来作为兼管文艺工作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呕心沥血,千方百计把毛泽东提出的文艺工作方针具体化、实践化。他始终强调不要把他的指示当成结论性的意见,不要立即执行,并多次强调希望文艺界人士广泛讨论,允许批判,允许发表不同的意见,共同讨论。
周恩来一直强调文艺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1957年5月12日,周恩来走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宿舍,指出“年轻人应该多吃些苦,要接受一些艰苦的锻炼”。11月9日,在谈文化工作时,周恩来说“作家也应当适当地参加体力劳动”,鼓励大家深入生活汲取营养,汇聚创作力量,“深入生活又必须与劳动人民共呼吸,深入群众的斗争,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打成一片”,只有做到这点,生活体验才有价值。
周恩来关心青年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1957年5月,周恩来观看安徽地方戏曲改革赴京汇报演出后,同演员交谈,了解庐剧的历史、剧团的现状、戏曲改革和培养青年演员以及演员的收入等情况。特别指出“要重视青年的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勉励老艺人“把所掌握的民族遗产好好传给下一代”。针对有人说新中国文艺队伍中没有李白、杜甫,周恩来指出:“不能要求新生力量一下变成李白、杜甫,那样是不合理的。对新生力量的培养需要时间,新社会才八年,不能要求过急。创作也需要时间,八年不可能产生《红楼梦》。”
周恩来认为文艺工作要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会贯通。1951年3月,周恩来召集沈雁冰、陆定一、胡乔木等开会,研究加强对电影工作的领导问题。会议决定加强对电影工作的思想政治领导、加强电影编剧力量、重视从政治角度进行电影评论。提出在文艺工作中,政治标准应放在第一位,文化艺术不单纯是娱乐活动,还有很重要的教育作用,做到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相结合。
文艺界人才的知心友
周恩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始终保持着与文艺界人士的密切接触,团结爱护文艺人才,鼓励他们的创作热情,关切他们的生活冷暖,经常深入一线参与文艺活动。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眉……”新疆歌唱家克里木因这首《掀起你的盖头来》曾火遍大江南北,也正因为他出众的艺术才华,很快被调到了北京。但当时为克里木演唱伴舞的姑娘,因为户口问题不好解决而留在了新疆。之后每当遇有重大的外事接待演出,想要营造出纯正的新疆歌舞效果,就要派飞机到乌鲁木齐将伴舞演员接到北京。周恩来知道这一情况后,很快为这位伴舞的女演员办理了调动手续,还为他们充当红娘,在周恩来的撮合下,这位美丽的新疆姑娘真的“没有嫁给别人”,嫁给了帅气幽默的新疆小伙克里木,成为了琴瑟和谐的艺术伉俪。直到今天,克里木逢人就说,周总理是我的红娘。
周恩来非常尊重文艺家的劳动,他珍视艺术家的独到见解,平等对待每一位文艺工作者。他曾对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说,你对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不应该是通知他们来开会,你应该登门去拜访,做文艺工作者的知心朋友,为他们办实事,给文艺工作者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我们回顾周恩来对新中国文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对于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有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