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是开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024-10-18 11:52:32  作者:徐倩阳  编辑:蒋健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常务副院长郝书翠认为,“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由“两个结合”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力量已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得到充分实践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从持续巩固文化主体性出发,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价值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以文化的复兴为支撑,也必然带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通,为民族复兴凝聚起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中华文明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的必然创造,必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在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孟钟捷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线索、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和当代中国的重要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在相互碰撞与交汇中,不同文明能够实现自我成长与创新,这既有利于避免冲突隔阂,也有助于构筑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从而推动世界文明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和平共处的政治交往、互惠互利的经济交流和兼容并包的文化交流,是中国为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的重大贡献。文明交流互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追求国家独立和社会发展、寻求世界和平与国际合作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建立更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挥积极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式现代化”这两种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标志。在世界历史发展中,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存续的核心问题正日益成为学界的核心关切。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有关中国建设实践的系统总结,也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诚认为,消费集中体现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决定了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及其流通交易和再循环利用各个环节,是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根基所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理念的提高,人们对绿色产品价值更加认同。绿色产品市场需求扩大与供给结构升级实现了积极互动,以及绿色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同时,绿色技术革新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对节能环保技术、碳捕获、碳封存等绿色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作为生产的前置条件,以追寻市场开拓和价值链攀升。绿色消费不仅要求企业采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还要求企业改进生产设备和能源结构。绿色消费及其产业链绿色化趋势的不断延伸,衍生形成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新业态。只有通过绿色消费才能真正实现绿色产品的经济价值,助力打通生活、生产、投资、技术、能源结构和衍生业态等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各个环节,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褚宏启指出,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本质上是国计与民生的关系,是提升教育质量与促进教育公平的关系,需要统筹兼顾,不可偏废。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是内在统一的,要牢牢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在教育规划编制和教育资源配置中处理好二者关系,使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教育要提升质量、追求卓越,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教育改革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目标,抓住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有力支撑国家战略,积极应对国际竞争。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要更加公平、缩小差距,更好地满足民生需求。教育满足民生需求,着力点和着重点是提供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整体发展、加快校际均衡发展、保障群体公平发展等,是未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