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丨掌握“历史合力”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2024-05-08 10:22:11 作者:阮青 编辑:蒋健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点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但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而且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学习唯物史观,要注意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着自己的客观规律。特别要认识和把握社会规律实现的特殊方式,即无数个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经过复杂的博弈过程,最后形成“历史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掌握“历史合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有助于形成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现实世界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共同组成的统一整体,构成统一的历史发展过程。尽管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界中产生和分化出来的,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是受整个客观物质世界的普遍运动规律所支配的,但是人类社会又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一个独特的领域。其独特性在于,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进行活动的是有意识和目的的人。
人类社会的独特性提出一些重大的问题,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们的意识和目的与作为他们的活动对象的关系是怎样的?由人的意识和目的所指导的社会发展过程有自己的规律吗?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这些问题概括为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体现。
所谓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以及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或条件。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而通过生产劳动向自然界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理环境是指人们在进行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所面对的自然界,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系统。应该说,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人,充分发展了航海业,成为海上民族;而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中华民族,则充分发展了农耕业,成为农耕民族。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平衡和稳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增长率、密度等一系列指标。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没有一定的人口数量聚集,很难想象一个族群能够生存下去。在当代,人口因素主要体现在必要的人口数量基础上的人口质量和人口分层结构,从不同方面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所谓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包括人们的社会心理,如情感、感觉、情绪等;还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等。
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标准。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在其他问题上的对立和分歧,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第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实际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经常发现,把一些纷繁复杂的问题进行整理后,最后总能归结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按照这个思路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正确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理解其他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如,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如何看待阶级和阶级斗争?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性?历史是什么人创造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像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历史观,成为必须回答的问题。
如何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在今天看来是个简单的问题。然而,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这种理论的提出却是一场哲学革命,是对历史观的一种根本性变革。恩格斯曾指出:“人们的意识取决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就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说明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最终原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创立起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
历史是通过无数单个人的意志形成的一个总的合力来创造的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有意识、有动机的。有意识、有动机的人是如何创造历史的,又是如何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呢?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分析了历史发展进程中客观规律和个人意志的关系,系统阐述了“历史合力”思想。
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的。恩格斯指出:“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这里包含三层意思:首先,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创造的,不是神创造的,不是“绝对精神”或“理性”等创造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其次,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不是随心所欲的,不是在自己选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条件下进行创造活动的。再次,在这些前提和条件中,经济因素归根到底起着决定性作用,政治甚至传统等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历史是通过无数单个人的意志形成的一个总的合力来创造的。由于每个人都有特殊的生活条件、文化背景、人生经历,因此每个人的意识都是具体的、个别的,与其他人不同的。这些意识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博弈过程,便形成了“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并最终产生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历史结果可能和所有参与者的动机和愿望都不完全符合,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这个事实一方面说明,任何个人的意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每个人对“合力”都有所贡献;但是,任何个人的意志都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更不能决定历史的命运。另一方面说明,历史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自己固有的客观规律。人们各种意志和力量的相互作用,表面上似乎是偶然性在起作用,但是,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隐藏着的必然性支配的。因此,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及其趋势,归根到底是受经济运动的必然性支配的。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必然性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事物发展中居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偶然性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的不确定的趋势,在事物发展中不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至多也只能决定事物的局部特征。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伟大人物的出现、唯物史观的产生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结果。
恩格斯曾经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他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在中轴线上下摆动,二者相互缠绕共同前进,实现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就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某个时刻来看,各种社会现象似乎都是偶然发生的,无规律可循。但截取的时间越长、范围越大,就越容易把握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因此,要善于揭示政治、思想现象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善于从整体、全过程中探求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的必然性。
“历史合力”思想带来的启示
“历史合力”思想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一思想告诉我们,每个人或群体都有自己的意识和诉求,这些意识和诉求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存在分歧的,有的则是针锋相对的。当有一个与这些群体存在利益相关性的重要事项进行决策时,这些意识和诉求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必定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决策过程成为各个利益群体博弈的过程,也就是“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最终产生“合力”的过程。博弈的最终结果是,所涉及的利益群体在决策过程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每个群体对“合力”都有所贡献,其意志不等于零;但是,任何个体或群体的意志都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更不能决定历史的命运。这一理论带给我们三点启示。
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矛盾或搞清楚的疑难。必须注意的是,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真问题,有假问题,也有伪问题。真问题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事物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所概括出来,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假问题是由于理论的错误、经验的缺乏或其他原因而导致人们的认识错位而产生的虚假问题。伪问题是因为理论上的错误或经验的缺乏,把两个本来没有本质联系的事物错误地联系在一起,给自己的实践和工作带来的矛盾或困惑。要想准确地抓住真问题,就要像恩格斯所说的,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从群众中去探寻“动力的动力”。能不能抓住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真问题,是决定我们能否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要有博大的包容精神。所谓包容是一种站稳主体立场,又能够容纳异质因素,博采众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毫无疑问,“合力”是由多个具有不同诉求、不同愿望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含着包容精神。可以说包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论语·子路》篇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其他诸如“求同存异”“和为贵”等也都是包容精神的体现。包容精神在40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容纳全世界最先进的理念、最优秀的人才、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最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章制度、最宽松的创业环境等,从而创造出令全球瞩目的发展奇迹。当然,有时候要做到包容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需要无所畏惧的担当精神,需要对自己所干事业的充分自信,需要真挚的为民情怀。有没有包容精神,是决定我们能否真正解决问题的重要保证。
要有豁达的共识理念。共识是经过反复协商、多次博弈而形成的共同认识。可以说,共识是“合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共同的认识,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思想;没有统一的思想,就不可能产生共同的行动;没有共同的行动,就不可能有好的工作结果。那么,如何形成共识?一般来说有两种途径:第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理论上感染人。第二,用实践结果来说服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共识,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