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海口之声114|马丕瑶:爱国恤民的清代廉吏
2024-08-12 11:00:52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口综合广播微信公众号 清风安阳微信公众号 点击:
厚植文化沃土,弘扬清风正气
传播清廉声音,营造清廉风尚
椰城清风扑面来,廉洁之树处处栽
本栏目由海口市纪委监委
和FM101.8海口综合广播
联合播出!
马丕瑶(1831-1895年),字玉山,清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河南安阳县西蒋村人,历任山西平陆、永济知县,解州(今山西运城)知州,太原知府,贵州布政使,广西、广东巡抚等职。
平陆是马丕瑶为官从政的起点,也是他一生恪守初心、清廉从政的起点。说起马丕瑶,不得不提的就是他常年挂于客厅之上的一副楹联,“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短短两句,一语道破了古今贤达为官为民的真谛,通俗易懂却字字诤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马丕瑶的故事。
令出行随 惩恶扬善
同治五年(1866年),马丕瑶首任山西平陆代理知县时,就听说当地百姓最头痛的有三怕:一是怕苛捐杂税,二是怕土匪横行,三是受了欺负告状怕打板子。马丕瑶上任后,不但免除所有的苛捐杂税,而且取消了公堂之上“打板子”的“陋习”。民众纷纷相传:“咱平陆来了个不收礼、不打板子的好官。”于是,父老乡亲不论谁有了什么事,都愿意来找马知县说一说。为了尽快稳定平陆社会秩序,马丕瑶狠下决心打击盗匪,乡民告诉他:“平陆匪患,皆外省大盗勾结线人所为。”马丕瑶经过明察暗访,一举将盗匪团伙一网打尽。从此,平陆盗匪销声匿迹,百姓拍手称快。“马青天”的盛名由此妇孺皆知。
怀民以仁
因其治乱功绩显著,同治七年(1868年)马丕瑶任永济知县。永济县的上源、下阳两村,因黄河泛滥后,滩地没有了界碑,两村争地械斗百年,几乎每年都有人命官司,历届官府无法结案。马丕瑶上任后,通过细查水文资料,精心测算,准确地挖出地下原始界碑。百年恩仇终于得以化解。马丕瑶向来廉洁自律。他的俸禄,除了负责老父亲等自家五口人的生活开支外,还要时不时接济穷人,加上创办书院消耗,经常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到永济的第四年(1871年),他父亲突然病逝。马丕瑶立刻报请停薪,归家丁忧。可这时,他连买棺材、雇车马回家的钱都拿不出来了。全家受困,竟至无米为炊。永济人听说后,被其廉洁奉公的事迹深深打动,纷纷解囊相助,捐凑银两,这才解了马丕瑶的燃眉之急。
勤政爱民 循吏风度
光绪三年(1877年)大旱,马丕瑶受命兼领解州知州,派人核查户口,贷粟万石,计口给粮。同时彻查地亩,均平田赋。又捕斩扰乱盐粮市场的匪首。当时山西赤地千里,死者大半,只有解州死亡者最少。光绪八年(1882年)任太原知府,当时汾河暴雨,他组织救灾,固堤防,断冤狱,百姓称快。其政绩为山西之最,光绪帝闻报,亲赐“百官楷模”牌匾。光绪十五年(1889年)任广西巡抚时,设立官书局,倡办蚕桑,开设机坊,发展了地方经济文化。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任广东巡抚时,严禁了广东赌博之风,参劾两广总督李瀚章的违法情节。去世留下《遗折》,希望皇上“励精图治”。清末官场吏治腐败、贪渎成风,像马丕瑶清廉自持、政绩突出者实在是难能可贵。
通过平陆治乱、永济治腐,马丕瑶勤廉之名远扬,后又历任解州知州、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官至广东巡抚。所到之处,皆全力清除积弊,造福黎民。
谨守家风 培育元气
马丕瑶为官是勤政爱民、廉洁自律的忠臣,治家则是省身律己、言传身教的严父,他以《约斋铭》为家训,以《易经》“家人卦”为家规,告诫子孙要日新其德、刚健笃实、正己守道、不辱门楣。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受马氏家风家训影响,亦多远见卓识,号称“一门双进士,三代五英杰”。长子马吉森,诚信经营,实业救国,开河南民族工业之先河;次子马吉樟,进士出身,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按察使等职,为官爱民如子,执政教育救国;三子马吉梅官居山东候补知府,民国时期曾任安阳县议会议员;四子马吉枢悬壶济世,妙手回春,人称“马大善人”;其女马青霞是辛亥革命女杰,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享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美誉;马吉梅之子马载之曾被选送美国留学,攻读采矿专业,回国后致力于我国的矿业教育事业。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九月,马丕瑶逝于广东巡抚任上,终年65岁。光绪悲痛万分,亲自撰写祭文称其“性行纯良,才能称职”。“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这副马丕瑶初入仕途自明其志的楹联,是他一生为官做人的真实写照。在清朝末年,马丕瑶能以其内修外用的儒家精神,特立独行,躬身践行,其精神和事迹,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