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海口之声109 | 焦云龙:两代清风 一生艰苦
2024-07-08 10:12:37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口综合广播微信公众号 学习强国 点击:
厚植文化沃土,弘扬清风正气
传播清廉声音,营造清廉风尚
椰城清风扑面来,廉洁之树处处栽
本栏目由海口市纪委监委
和FM101.8海口综合广播
联合播出!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曲《山坡羊·潼关怀古》,道出了潼关山河关隘的险要和雄奇。潼关,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北临黄河,南依秦岭,是秦晋豫三省交界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军事重镇。“华岳三峰凭槛立,黄河九曲抱关来”,千年风雨,雄关漫道。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浓厚的风俗民情、丰富的文化遗产、诸多的名人轶事,也使得这座古关、古城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
焦云龙(1840—1901),字雨田,山东省长山县(今淄博市周村区)贾黄乡丁家庄人。自幼读书勤奋,课余习武不辍。为人慷慨倜傥,乐于助人。
焦云龙清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历任陕西省三原、安康、富平、长安、咸宁等县知事,绥德知州。所任之处,以农为本,教民开荒拓田,疏通河道,植桑养蚕,纺织编造;兴办书院,刊印古籍,重修县志,办育婴堂。在三原严禁赌博,民风一新;在安康革除“合勺成升,分厘成钱”的弊政,稳定局势。清光绪七年(1881)上海《申报》登文称赞焦云龙“公在池阳(今陕西三原),视民如伤,五日在城,五日在乡”。
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潼关厅抚民同知。焦云龙由北京起身上任,途经山西太原,加入榆次、太谷的小车运输队,一来赚些脚钱,二来路上有伴。过了黄河到潼关码头,交了货物,结了运费,便推上小木推车来到县衙,守门人三盘六问方知是新任厅抚焦大人。码头迎接的人却一直没有接到。
焦云龙为官清廉,治家严谨,某年家人谎称故里修建塾学,骗其积俸,为自家修建瓦房三间。焦云龙知道后,对其子痛加责备。在潼任期内,焦云龙在城内第一巷典当了王姓一院房子居住,临终前对儿子交代:“咱住的房是当下王家的,以后王家有困难需用钱时,就借给王家记在当房契上;王家若要卖房,咱可不能买。”直到王家后代把房赎回。
焦云龙为官多年,严以律己、清白遗家,并以身作则教育后代要勤俭持家,以俭朴为美。他写信告诫长子焦振沧:“自古勤俭成家,懒惰废业,理之常也。你们要继续坚守清白传家的祖训,要以‘处为真儒、出为名宦’为己志。”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二十日,焦云龙因劳致疾,卒于任所,贫无以葬。赖众人聚资相助,方棺殓举丧。潼商道道台谭启瑞(贵州人)将自备寿衣赠与承殓,并致挽联:居官是鲁恭,卓茂者流,发粟赈荒,毕生最为快意,民称活我矣,三十年比户讴思,实至名归,当代循良推此者;力学继萍湖,循州而起,读书好善,到死不负初心,公忍独贤乎,六七旬同舟共济,缘深分浅,从今攻错望何人。
发葬之日,全城空巷,万民送葬。送葬队伍排头已到小南门里白莲池坟地,而排尾还在西门口。厅、道、协署,乡绅等送挽联致哀。后经陕西巡抚奏准生平政绩,宣付国史馆立传,诰授军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