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海口之声104 | 毛庆蕃:廉能官吏 秉公持正
2024-05-27 11:14:46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口综合广播微信公众号 廉洁江西微信公众号   点击:

 

毛庆蕃(公元1849~1927年)字伯宣,一字德华,号实君,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今丰城市石滩镇里城村委会大塘村)。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中进士,从小京官做起,官至甘肃布政使,护理陕甘总督,有“廉能官吏”的美誉。

清朝末年,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动荡的时局造就了许多英雄能人,来自江西丰城的毛庆蕃便是其中一位。

中国第一个国家银行、中国红十字会事业、有着“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黄河铁桥、敦煌文物保护……这些被载入史册的大事件,都与毛庆蕃有着密切联系。

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毛庆蕃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从他的曾祖父毛辉凤开始,家族就世代为官作吏,且大多以贤良著称。

据丰城市地方文化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毛庆蕃后人的毛静介绍,父祖三代都入朝为官,并颇有政声,在重视名节的封建社会是件十分荣耀的事情。加上毛庆蕃的母亲出自丰城望族白马寨杨氏,放在现在来说,作为一名继承了两家优良血统、不折不扣的“官四代”,毛庆蕃的出身不可谓不优越。

良好的家庭背景体现在毛庆蕃所受的教育上,在当时令人羡慕不已,他早期的几位老师都是赫赫有名的。如清咸丰年间的进士彭润芳、道光年间的进士、官至湖北武黄同知的饶拱辰,以及陈三立的岳父、四川侯补知府罗亨奎等,这些名师为毛庆蕃的早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世袭制尚存的封建时代,毛庆蕃的家世使他在出仕前就是监生(国子监学生),后以祖父和父亲的恩荫,加上同治帝登极一次援例捐纳,他在中式举人之前捐得的身份已是正三品荫生、候补户部员外郎。

但毛庆蕃并不满足于家庭所带来的荣耀,在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28岁的他参加了应癸酉科江西乡试,中得第三十五名举人。

中举之后,毛庆蕃开始游学各地,这一次的游历对他此后的人生影响巨大。在扬州,他与刘鹗投在“泰谷学派”(创立于清中后期,被当时学术界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学派”,门下名士辈出)嫡传弟子李龙川先生门下,学问愈益大进。

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毛庆蕃再次走进考场,中得进士。虽然最初只是一名小京官,但终于靠自己的实力步入仕途。

甲午战争爆发后第二年,即光绪二十一年,时任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刘坤一看中了毛庆蕃的才华,保荐他协助直隶布政使陈宝箴,办理湘军粮台,坐镇天津,保障后勤。

五年后,毛庆蕃被调任河北永定河道。据当地县志记载,毛庆蕃堪称“历来河臣之冠”。每至汛期,他都亲赴两岸昼夜巡逻,带领督促人夫防堵险要。在任数年,河无决口。

两年后,毛庆蕃又调任南京金陵机器制造局总办。该局是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兵器制造厂,经过近40年的经营,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兵工厂之一。

一介书生毛庆蕃从此开始全面经理兵器工业,以雪庚子之耻自誓,食寝几废。通过他的努力,金陵机器制造局扭转了前总办亏损公款70万元的局面,并通过不断扩大制造规模、改进制造工艺,加强国防战备、抵御外侮。

当时的毛庆蕃,经历了晚清政局的各种变化,俨然脱胎换骨,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旧式的封建官僚,而开始在历史舞台上有一番作为。

正因为袁世凯对毛庆蕃十分欣赏,所以在光绪二十八年,袁以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身份创设中国第一个国家银行,即大清户部银行之时,几乎第一时间想到了毛庆蕃,并上奏朝廷,言辞恳切地表示毛庆蕃是管理户部银行的不二人选。由此,毛庆蕃再次前往天津,出任户部银行总办(行长)。

据光绪三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的《申报》报道: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保荐为此“创始及办事”出力的中西官绅30名,其中已任江苏提学使的毛庆蕃获得了一枚金质一等双龙红十字佩章。

光绪三十四年,毛庆蕃的官职再次变动,他被调任甘肃布政使、护理(代理)陕甘总督。也就是在这一任职上,毛庆蕃最终促成了“黄河第一桥”——兰州黄河铁桥的建成。

黄河铁桥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于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开工。德商招雇来兰州的洋工华匠共69人参与建设,其中包括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和华工刘永起等人。

铁桥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竣工,并验收通车,实际总造价为库平银(清朝国库收支使用的标准货币单位,起用于康熙年间)306691.898两,成为黄河上第一座永久性公路桥,故清末重臣升允题额曰第一桥。后于1942年改名为中山桥。

这座桥梁的最终落成十分艰辛,尤其是外国施工方,一直想乘清廷人事更迭之际以桥梁事务变本加厉再捞一把,然而并没有得逞。

因为在修建过程中,新到此处上任的毛庆蕃一直支持黄河铁桥的建设,他多方筹措资金和材料,几度使近乎夭折的工程起死回生,并最终促成大桥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