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海口之声89 | 赵绰:执法不阿 清正刚直
2024-02-04 11:10:34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口综合广播微信公众号 廉洁运城微信公众号 点击:
厚植文化沃土,弘扬清风正气
传播清廉声音,营造清廉风尚
椰城清风扑面来,廉洁之树处处栽
本栏目由海口市纪委监委
和FM101.8海口综合广播
联合播出!
赵绰,隋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市)人,隋朝廉吏,以执法不阿而名世。赵绰秉性正直刚毅,杨坚辅政后,以赵绰清正刚直,在北周时引荐其为录事参军,代周后任命其为大理丞,不久又以“处法平允,考绩连最”升为大理正(司法机关大理寺的长官)。
他秉性正直刚毅、精明能干,“一心一意执法”,以“唯法不唯上”著称。
“法者,君之命也。”在 “朕即国家,朕即法” 的封建社会,顶撞国君属忤逆之罪,必受惩处,故“舍法而唯上”可以说是多数为官者的选项。然而,赵绰反其道而行之,宁愿被杀头,也要维护法纪尊严。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一统南北,结束了近300年的分裂,随即颁布命令:发行新币,废除旧币。但一开始依旧有人继续使用旧币交易,在都城长安就有两人当场被抓获。隋文帝下令大理寺,对这两人 “斩立决” 。赵绰则认为不妥,指出“执法应宽有界,严有度。任意严宽,必损法之威严”。
杨坚龙颜不悦,说:“朕即天下。你按朕说的做就是了。此事与你无关!”赵绰据理力争:“您让臣主持大理寺,臣就得依法办事。您怎么能说此事与臣无关?”
作为法官,赵绰十分注重维护法律的尊严。隋开皇初年,社会上偷盗、抢劫等犯罪现象屡禁不止,隋文帝很气愤,就下令凡遇此等罪犯,皆严刑处斩。但是赵绰却向隋文帝进奏,说“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在封建时代,赵绰有这样的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赵绰执法不惜死,在担任法官期间,屡次纠正隋文帝违法量刑的错误行为。
又有一次,执行巡逻任务的武侯在市上抓到两个以恶钱换好钱的人。隋文帝非常气愤,就下令悉斩之。这两个人虽然犯了法,但判刑要有法律依据,不能以好恶为标准。作为法官的赵绰自然懂得这一点,就上奏说:“此二人坐当杖,杀之非法。”隋文帝说:“这不关你事。”赵绰说:“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文帝盛怒,说:“天子之威不可犯,你想寻死吗?”喝令退下。但赵绰却全无惧意,不但没有退下,反而又跨进一步,跪拜不起。隋文帝本是喜欢赵绰的,看到赵绰的倔脾气又上来了,没有办法,只好自己退到殿后。
赵绰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法官,从不利用特权以泄私愤,维护了法律的尊严,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也是广大官遵纪守法、公正办事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