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海口之声》87丨张嘉贞:清廉自守 不立田园
2024-01-22 11:12:44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口综合广播微信公众号 运城市纪委监委网站 点击:
厚植文化沃土,弘扬清风正气
传播清廉声音,营造清廉风尚
椰城清风扑面来,廉洁之树处处栽
本栏目由海口市纪委监委
和FM101.8海口综合广播
联合播出!
张嘉贞(公元666年—729年),唐代开元名相,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张嘉贞学识渊博,清廉自守,决断敏速,治政严肃,深受官吏敬佩,堪称一代名相。张嘉贞虽然官至宰相,但几乎没有家财。
《大唐新语》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宰相宋璟要退休了,唐玄宗李隆基想找一位贤德之才继任,可一时却忘了那个人的名字。玄宗召来中书侍郎韦抗询问,但依然没有记起。直到他顺手拿起一份奏章,署名是“并州长史张嘉贞”,才终于回忆起来,立即让韦抗草拟诏书,召张嘉贞入朝拜相。玄宗这一出饶有趣味的乌龙被写进了史书,让这位宰相的仕途具有了戏剧化。
张嘉贞出身寒门,在唐朝豪门政治的时代,他只能拼实力。19岁那年,张嘉贞参加科举中“明经科”,并被授予平乡县尉之职,踏上了仕宦生涯。张嘉贞精通五经、才华横溢,工作格外认真,处处替百姓着想。他的公正无私和顶头上司县令大人产生了冲突,被开除公职,只好回家种地。这一去,就是整整十七年。
学识渊博,善于敷奏。张嘉贞20岁时便考中明经科,被授为平乡县尉,不久因受案件牵连免官回乡。武则天长安年间,侍御史张循宪作为采访使巡查河东郡时遇到了难题,一时难以决断。经小吏推荐,张循宪召见了张嘉贞,把自己的难题和盘托出。令张循宪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困扰他很久的难题,在张嘉贞那里全部迎刃而解。张循宪请张嘉贞帮助起草一份奏疏,上奏给皇帝。武则天看到这份奏疏后,经张循宪举荐,当即召见了张嘉贞,面试其才,擢升他为监察御史。他从监察御史干起,很快便一路升迁到兵部员外郎。在兵部员外郎任上,张嘉贞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别人束手无策的文件到了他手上,都被轻松破解,所有文件都第一时间执行。他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官职也不断提升,由兵部员外郎升任中书舍人,再从中书舍人到梁州都督、秦州都督,再到并州长史。
张嘉贞“用不着”“保不住”“贻害后代”的三个论点,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