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海口之声》84丨田豫:忠清在公 忧国忘私
2024-01-02 15:49:14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口综合广播微信公众号 清风鸡西微信公众号 点击:
厚植文化沃土,弘扬清风正气
传播清廉声音,营造清廉风尚
椰城清风扑面来,廉洁之树处处栽
本栏目由海口市纪委监委
和FM101.8海口综合广播
联合播出!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
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功勋;也曾参与对孙吴的作战,在成山斩杀周贺,于新城击败孙权。官至太中大夫,封长乐亭侯。有一子田彭祖。
田豫为官清正,勤政为民,因治绩卓著,被魏文帝任命为乌丸校尉,来负责守卫与北方鲜卑、乌丸交界的边境。当时有许多官员利用朝廷对边防官员监督不严的机会,向边民勒索,收受少数民族头人的贿赂,经常引发边境纠纷。
田豫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员良将。虽无吕布、赵云之勇,亦无关羽、张飞之名,但也退王门、杀周贺、败孙权、斩骨进、破轲比能、横扫乌桓,疆场奋勇,屡建功勋。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他上马不怕死、下马不爱财,上不负国家、下关爱部将,赢得百姓乃至北边少数民族首领的敬服。史书《魏略》记载了一件田豫不收怀金的故事。
朝廷任命田豫为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封振威将军,兼任并州刺史。居住在北部的少数民族闻知田豫的威名,纷纷派使节前来拜见,并送上一些当地特产。每次送走部落使节后,田豫都把他们的礼物悉数交给官府。一来二去,这些使节便开始疑惑,为什么田豫不收他们的礼物呢?莫非是因为礼物太显眼,让这位刺史大人不得已充了公?
于是,这些部落使节决定改送体积小、价值高的礼物。他们怀揣着30斤黄金,前来拜见田豫。看到田豫身边有侍从,就说:“希望您让左右的侍从暂时走开,我们有重要的话要对您一个人说。”田豫让身边的人回避后,使节才说道:“我们看到您十分清贫,非常敬佩您的为人,所以怀着崇敬的心送您一些牛马。没想到您却把它们全部交给了官府,这都怪我们不懂得做事的方法。今天,我们给您送些黄金,谁都不知道,希望您能接纳,留做家用,以备不时之需。”
田豫心中暗想,如果当面拒绝,肯定会伤了和气,不如暂且收下再做处理。于是,他故意张开自己宽大的衣袖,收下了黄金,并感激部落使节的好意。等他们离开后,田豫立即将这些黄金全部交给了官库,并写了奏折,把整件事情如实禀告皇帝。
魏少帝曹芳下诏表彰田豫说:“春秋时有个魏绛,为了与北边的戎族搞好关系,在公开场合接受对方送来的礼物。现在你举袖接受鲜卑族送来的黄金,事后又都交给公家。朕十分赞赏你的这种做法。”随后,赏赐给田豫500匹绢。田豫将其中的二分之一放到公家的小仓库里,用来奖赏给立功的将士,另一半则送给部落使节,以示礼尚往来。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田豫随军征战乌桓,因大破胡人与鲜卑大军建功,战后被迁升为南阳太守。
田豫初到南阳时,郡内盗贼猖獗,以侯音为首的贼寇为祸乡里、四处作恶,虽经前任太守多年征剿,但始终没能彻底平定。田豫到任后,发现牢中有等待处决的五百多名盗寇。田豫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抚慰后,全部将其释放。当时,被释放的盗寇对田豫感恩戴德,四处游走劝说,几天之内就瓦解了郡内的所有盗寇。曹操得知此事,对田豫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嘉奖。
曹丕继位之后,北方战事不断,游牧民族数次犯境,对曹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于是,朝廷任命田豫为护乌丸校尉,持节统领北部军事。田豫到任之后,分化瓦解了胡人及鲜卑各族的同盟,使他们之间互相仇视、攻杀,削弱了游牧民族的实力。在此期间,田豫还亲率部众与胡人的精锐部队作战,并诛杀了胡人的乌丸王骨进和鲜卑素利部的首领高艾,名震北方。
后来,田豫又被征召为卫尉。田豫多次请求退职,太傅司马懿认为田豫年纪正壮,下书告谕不予同意。田豫复信说:“年纪已经七十岁而占据着官位,犹如滴漏已经漏尽,钟声已响完,而黑夜却还没有结束,这是罪人啊。”于是坚决称病辞职。朝廷拜他为太中大夫,仍领取九卿的俸禄。
田豫生平不治产业,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所有赏赐无一不分给手下将士,以致其家始终处于贫困之中,“家常贫匮。”晚年,家中一片萧索:“豫罢官归,居魏县。汝南为具资数千匹,遣人饷豫,豫一不受。”当地官府体恤其为国为民立下的功勋特意备了一些钱物,以改善他过于窘迫的生活,可他一概谢绝。
曹芳谓田豫“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余财,朕甚嘉之。”刘备对田豫始而“甚奇之”,继而为失之交臂而“涕泣”,终则捶胸顿足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田豫之德、之能、之正足为后世高标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嘉平四年(252年),田豫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其子田彭祖继承了他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