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
2024-03-27 11:43:49  作者:陈开菊  编辑:蒋健 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

        2023年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都要贯彻严的要求,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使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
  戒尺是旧时私塾先生教育学生的工具,在学堂中,背不下古文的、不遵守规矩的学生都免不了要“挨板子”。习近平总书记用“戒尺”比喻党的纪律,形象生动地指明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纪律必须有威慑力,让少数心怀侥幸的党员、干部望而生畏。
  戒尺与纪律之间有着相通的内涵。“戒”,指的是警戒,惩戒;“尺”,指的是尺度,标准。“戒尺”二字蕴含着深刻寓意:做人做事都要有尺度、有标准、有底线,如果突破了尺度、跨越了界限,就要受到惩戒。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党的纪律就是衡量党员、干部行为举止的尺度,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
  合格的党员、干部应当时时处处做到“心中有尺”“心中有戒”。然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违反了党的纪律、法规,当被问到其背后的原因时却一脸茫然,对党的纪律知之甚少,这就是“心中无尺”的表现。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在明明了解党的纪律、法规的前提下,仍然为了谋取一己私利违反党的纪律、法规,这就是“心中无戒”的表现。无论是“心中无尺”还是“心中无戒”,最终都将受到惩处。这就如同戒尺发挥的效用,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都要受到训诫,这是戒尺在学生心目中所产生的威严,党的纪律同样也要在党员、干部心中树立起强大的威严。
  戒尺之于学生犹如纪律之于党员、干部。戒尺的威严来自教书先生的严格要求,纪律的威严来自其刚性的约束。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都包括在内。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3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围绕党纪这把“戒尺”,列出“负面清单”,为党员、干部的言行划出了红线、规定了底线。同时,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从而使党的纪律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力。
  旧式私塾之所以使用戒尺,既源于先生的严厉,也同样源于先生的慈爱。正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启蒙老师寿镜吾的一把“不常用”的戒尺,它看似是老师用来体罚的工具,实则饱含着对于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期望和厚爱。学生只有从小严格教养,将来才能成为栋梁之才。严明纪律和规矩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必须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让党员、干部重视、警醒、知止,在遵规守纪上始终做到高度自觉,慎独慎微、慎言慎行、慎始慎终,成为守纪律讲规矩的明白人。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中,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严明党的纪律规矩,是对党员、干部的保护与关爱。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上,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让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心有戒尺、行有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