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牢记总书记嘱托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2023-07-11 11:15:54  作者:刘维涛 徐隽 吴秋余 赵成  编辑:蒋健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这是时代的呼唤。

这是历史的责任。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历史见证壮阔的行进。党的十八大召开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百年大党交出优异答卷,又意气风发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的赶考之路上。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全党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守初心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不懈凝心铸魂、坚定不移团结奋斗、持之以恒自我革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坚持不懈凝心铸魂——

“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

“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对“以学铸魂”作出深刻阐释。

中国共产党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赶考之路,道阻且长。脚下有根,才能行稳致远;团结统一,方能攻坚克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问题,把理想信念比喻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视为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谆谆告诫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常修常炼。

从井冈山到陕北黄土高原,从沂蒙山区到遵义古城,从大别山上到六盘山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红色足迹”遍及革命老区,始终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示范带动全党在理想信念上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6次党内集中教育环环相扣、次第展开,每一次都是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既绵绵用力又集中发力,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从政治上看问题的意识普遍增强,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自觉地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确保贯彻落实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更加彰显。廖俊波、黄大年、黄文秀……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标注着共产党人的坚守和风骨;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辽阔土地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于万里长空久久回响。

——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提高,党员、干部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创新理论彰显出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理论的先进,是最彻底的先进;思想的主动,是最大的主动。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才能赢得人民信任,交出优异答卷。

延安枣园,《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张思德负薪前行的雕像,巍然屹立,“为人民服务”5个鲜红大字,熠熠生辉。

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把“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进党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再回延安,饱含深情地对乡亲们说:“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总书记说,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总书记感慨:“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我们共产党人和老百姓的感情就是共用一条被子的感情。”

“怎么称呼您?”面对湖南十八洞村村民石拔三老人这一问,总书记答得质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教育引导全党不忘初心使命,牢记性质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面对中外记者,习近平总书记以一句真诚、朴素的话语为新时代答卷起笔。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拿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作出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更好的期待,期待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书写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壮美华章。

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美丽中国大步向前;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说到底是发展为了谁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嘱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用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用拼搏奉献温暖百姓之心。

有岁月静好时的默默守护,也有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要去最前线!”一声声震撼人心的冲锋号,响彻在疫情防控阻击阵地上,迸发在地震洪涝等灾害救援中。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总书记的话重若千钧,深刻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

守正道而开新篇,致广大而尽精微。

正是因为有着“虽九死而不悔”的坚定信念,有着“行千里于脚下”的执着追求,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进,正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坚定不移团结奋斗——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南海潮涌,“春天的故事”掀开新篇章。

岭南四月,从粤西大地到珠江之滨,习近平总书记辗转千里,看“黄金水道”车船如织,听企业车间机器轰鸣。“广东是一个窗口。到广东来看一看,了解一下党的二十大以来都有哪些新进展新气象。”

这是总书记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首次地方考察,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之后的第一次外出调研。

“我对广东的工作始终寄予厚望”,这次考察中,总书记赋予广东新的重大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作为“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考察广东,重要历史时刻的殷殷嘱托,蕴含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邃思考。

2020年10月,广东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面对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的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总书记驻足感慨,“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

现代化,是曾在黑暗中跋涉的中国梦寐以求的曙光,是一代代仁人志士的上下求索。

对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认识越深刻,历史自觉就会越强烈。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彰显了强烈的历史自信和历史担当。

党的十八大,锚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倒排时间表只争朝夕;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接续推进,谋划“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的发展图景……

思想引领行动,方向凝聚力量。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的现代化蓝图,凝聚起奋斗的磅礴伟力,策动起进步的时代洪流。

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奋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回顾十年历程,总书记深刻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展望未来航程,总书记强调:“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团结奋斗,是新时代一以贯之的主基调,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

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

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征程上需要完成的赶考任务,也必将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

要应对“考场”环境之变——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既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也要应对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要应对“考试”难度之变——要抵达胜利的彼岸,还要攻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必然也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号召全党同志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

牢记总书记嘱托,党员、干部唯有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才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从唯物史观出发,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去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四个“敢”的要求。

“去大胆探索”!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勉励大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实干托起梦想的伟大实践。

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夏日里的湖北宜昌,长江堤岸建成了美丽公园,市民徜徉其间。就在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黄磷厂和沿江码头,饱受废水排放等污染困扰。

“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2016年1月,重庆,第一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了这份嘱托,磷化工龙头企业湖北兴发集团全面实施“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培育壮大微电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产品从论吨卖到论克卖,去年集团利润是2017年的10.84倍。

“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关键在于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发展观。

“江苏的发展,有一段时间,苏南、苏北不对称,苏北在发展冲动下,一度引进一些低端产业。响水,一声暴雷,就是当时埋下的恶果。当时gdp上去了,但为若干年以后的灾害性事件埋下了根。”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有代表发言时谈到了2019年的响水事故。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当时说给你们‘吃小灶’查安全生产。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

踏上新征程,应对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叮嘱树牢正确政绩观。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大党员、干部实干担当、勇毅前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开局之年,万象更新。

中央接连出台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磅文件,各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各地纷纷出实招、出硬招,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图景在中华大地上铺展开来。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商业航班首飞……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书写新时代的创新答卷,让中国人的飞天梦、科学梦延展到更远的天际。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正式投产,核岛主设备、核级主泵等400多项关键设备全面实现国产化;促消费政策工具箱更加丰富,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加速构建;广交会时隔三年全面恢复线下展,规模创历史之最……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统筹协调、有效协同,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种业振兴行动;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耦合;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广大党员、干部同农民群众一道辛勤忙碌,确保粮食丰产、颗粒归仓,努力为粮食安全夯实根基。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扎实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稳步落地;计划全年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万个以上,力争惠及2000万居民;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设城市医疗联合体、完善分级诊疗……各地区各部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党全社会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

团结之力更加凝聚,奋斗之姿更加昂扬。14亿多人民意气风发、顽强拼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江山壮丽,前程远大;人民豪迈,信心坚定。

这信心,来自“两个确立”的根本保证。山雄有脊,房固因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核心引领、思想引领,是最有力的引领。“两个确立”是我们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这信心,来自“走自己的路”的坚定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越走越宽广。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奔向未来。

持之以恒自我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场大考的“答卷人”。

“打铁必须自身硬。”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党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采取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组数据,充分彰显决心之大、力度之强——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10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6.9万起;新时代十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64.8万余件;现行有效党内法规中,近十年新制定修订的占70%以上……

淬火锻造,百炼成钢。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2022年国家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97.4%的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比2012年提高22.4个百分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有‘永远在路上’的劲头。只有这样做了,我们共产党才能真正经得住考验,才能真正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永远在路上,就要一刻不停歇。

4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了青海省6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参加青海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期间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被通报的6名党员领导干部,身为重要岗位“一把手”,在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参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期间,带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聚餐饮酒,是罔顾中央三令五申顶风违纪的典型。问题严肃查处后,青海省委随即从6个方面明确18项整治措施做好以案促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徐文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6月2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这是今年以来该网站发布的第二十四名接受审查调查的中管干部。

高压态势之下仍有人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这充分体现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必须始终如一、长期坚持。

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讲,响鼓重槌地敲,坚持不懈地抓。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2022年10月25日,党的二十大闭幕第三天,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召开第一次会议,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充分彰显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

“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如何始终”深入阐述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人警醒:“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4月3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强调“必须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有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更有高瞻远瞩的布局谋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从7个方面对党的建设工作作出部署,内容涵盖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败斗争等方方面面;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并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

牢记总书记嘱托,面对常出常新的时代考卷,当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奔赴新的赶考——

“今年5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035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006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093人……”

这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连续第117个月公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月报数据。

从作风问题入手,盯住元旦、春节、“五一”等重要节点持续发力,坚持每月公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积极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对30家中管企业党组开展常规巡视,对5家中管金融企业党委开展巡视“回头看”,对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开展机动巡视;扎实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答卷”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棒接一棒,确保全面从严治党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要自觉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局限于正风、肃纪、反腐。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一次集中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突出问题导向,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工作部署,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展示了一个在14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面向未来、“永远吹冲锋号”的决心和魄力。

一个饱经沧桑而初心不改的党,才能基业常青;一个铸就辉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才能无坚不摧。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发出“三个务必”的伟大号召。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坚定“赶考”之路的理论自觉与政治清醒,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号角。

新征程上,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