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融入高校课堂
2023-04-13 11:39:25  作者:刘芳芳  编辑:蒋健 来源:人民网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高校作为新时代青年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为党和国家铸魂育人的使命,必须全方位、多维度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融入课堂,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引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常规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学习宣传贯彻必须坚持全面准确,切实学懂、弄通、做实。高校的常规教学涉及众多学科,覆盖领域广,专业跨度大,尤其部分专业具有自身特点,要将教学内容与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合,准确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同时,高校层次多样、师生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在常规教学中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注意避免系统性差、要点领会不到位的现象。这就要求在常规教学之外要开辟专题课堂,由相关专家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断推动高校青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高校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要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聚焦入脑入心,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作为新鲜血液注入思政课堂,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灵气、地气走进学生心中。为了提高立德树人成效,还要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避免生搬硬套和空洞说教,实现专业课程由“纯知识”转变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润物细无声地达到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的。作为高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两大抓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度协同能够帮助学生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并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在于领会,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目的在于实践。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融入高校课堂还需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形成感性认识,为奋进新征程凝聚强大精神力量;通过实践教学,深化学生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的理解,在实践锻炼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充分体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魅力、现实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实现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助推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融入高校课堂。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融入高校课堂还需全面整合校社资源,拓展教学时空,打造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模式。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整合“报、网、端、微、屏”资源,充分融合应用全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将丰富的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有机融合,通过情景教学、专题慕课、线上线下深度讨论、过程性考核等方式,构建融情境、交互、体验、反思于一体的深度学习场域,有效激发课堂生机活力,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常规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四学联动”机制,全方位、多维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融入课堂,引导青年学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