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大学文化使命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2023-11-14 11:19:31 作者:郝平 编辑:蒋健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近期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切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关键职能,也是引领和支撑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发扬光荣传统,聚焦首要政治任务,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培养深受中华文明滋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 深化理论探索,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学是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学始终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者、研究者和传播者,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时期推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重要理论成果,有力推动了社会进步。
新时代以来,高校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办学治校的基础工程,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建设课程群。目前,高校积极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中心),以学科建设、学术平台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与阐释,成效十分显著。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要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学术优势、专家优势,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讲清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讲清楚其道理学理哲理,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 坚持以文化人,培养深受中华文明滋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先进代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主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高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着力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工作。
高校育人工作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育人的重要一环。有人说,“大学的空气也是养人的”,这种滋养正是源于大学活跃的氛围、前沿的文化,特别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文艺演出等,给大学带来了蓬勃朝气,也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校园活动“第二课堂”,让更多体现中华文明精髓的剧目、曲目走进大学,也要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创作精品文艺作品,在文艺创作、传播的实践中亲身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塑造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3 强化守正创新,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是知识体系,更是价值体系,是深刻剖析和解读人类文明的金钥匙,也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素。长期以来,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时代沃土,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发展,大力推进重大基础性学术工程,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积极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
4 秉持开放包容,搭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连心桥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切实履行国际交流职能,全方位开展国际教育交流、青年交流、人文交流、科技交流等,不断拓展深度广度,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推动者。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大学要努力担起新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