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海口之声》82丨陈次升:忠于职守 三朝御史
2023-12-18 15:22:05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口综合广播微信公众号 廉洁广州微信公众号 点击:
厚植文化沃土,弘扬清风正气 传播清廉声音,营造清廉风尚
椰城清风扑面来,廉洁之树处处栽
本栏目由海口市纪委监委
和FM101.8海口综合广播
联合播出!
宋神宗年间,安丘县发生了一起“官告官”的案子。转运使吴居原在安丘滥征赋税,导致民怨四起。县尉不配合,吴居原将其抓上公堂,要求知县治罪。
知县据理力争,当庭释放了县尉。吴居原不知收敛,又向朝廷请旨一并治知县的罪。御史中丞黄履仔细研判案情,认为知县刚直无畏,不仅为其正名,而且保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这位知县,名叫陈次升;这件事情,开启了他三朝御史的监察人生。
陈次升(1044年-1119年),字当时,仙游(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北宋著名谏官,历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历任和州防御推官、安丘知县、殿中御史、提点淮南、淮东刑狱、兵部员外郎、提点荆湖刑狱、左司谏、南安军监酒税、右谏议大夫、以宝文阁待制知颖昌府、集贤殿修撰,后被削职为民,编入“元祐党籍”管制于循州,直到蔡京被罢相后,才官复原职,终年76岁,追赠太中大夫。陈次升一生为官,虽几经升沉荣辱,却始终能够谨守本心,“不畏强权、直言敢谏;不结朋党、刚正不阿”,可谓是铮铮气节耀青史。《宋史》赞曰:“次升三居言责,建议不苟合”。
陈次升三居言责,著有《谠论集》二十卷,“谠论”二字取自宋哲宗谓次升之言:“久不闻卿谠论”,即“许久没有听到爱卿的正直言论”。因此,《谠论集》一书所编录的都是陈次升写给皇帝的谏言奏疏,共计二百零七篇。由此可见,陈次升担任言官期间,积极进言献策,有效担当作为。
任监察御史后,陈次升被派往江浙、两湖一带察访。这些地方盐业发达,曾经是蹇周辅父子掌权经营的地盘。蹇氏父子滥用职权,炮制了当地盐业经营及缴纳盐税的法令条例,使百姓利益受到严重侵害。陈次升查明事实,立即上奏朝廷:“蹇周辅滥用职权,擅自制订盐税法令,又侵蚀公财、扰乱纲纪,搞得民不聊生,请速恢复旧制。”蹇周辅被降职处分,百姓拍手称快。
陈次升刚直无畏的名气逐渐传开。章惇、蔡京一伙知道后,想收为己用。蔡京胞弟蔡卞邀请陈次升到家中叙谈乡谊,示意可以提拔陈次升。陈次升不为所动,反而奉劝蔡卞不要结党营私、打击异己。
章惇、蔡卞见拉拢不成,就设法把他调离。刚好河北需要赈灾,他们便对哲宗进言调陈次升任河北转运使。哲宗说:“一个转运使好找,敢言的陈次升却不好找。他不要离我左右,可以升任左司谏。”
章蔡等人心中忌惮、不肯罢休,最终把陈次升调离御史职位。
绍圣二年(1095年),陈次升任殿中侍御史。此时章惇蔡京一伙权势日隆,巴结依附的人数不胜数。
陈次升多次上奏揭发宰相章惇,哲宗觉得章惇能力不错,便示意陈次升不要再弹劾他了。陈次升回答:“谏臣,是国家的耳目;帝王,是国家的心脏。帝王不知道的,谏臣为他传达;但闭目塞听,还要耳目做什么呢?”哲宗听了觉得很有道理。
作为蔡京的同乡,与其同朝为官四十年,陈次升非但没有攀附关系,反而一再弹劾他。陈次升屡屡当庭指出蔡京恶行,力斥他祸国殃民。在大是大非面前,陈次升立场鲜明,与章蔡一党誓不两立。从此成了权奸们眼中钉,横遭排挤。
绍圣二年(1095年)五月,陈次升因直言敢谏,被诬陷而贬为南安军监酒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即位,陈次升被重新起用,升任侍御史,后又升为右谏议大夫。
复任后,陈次升秉性不改,继续竭力弹劾章蔡一伙权奸恶行,直至章惇被流放到雷州,蔡京被驱逐到江宁,蔡卞被贬谪到池州。
当时徽宗即位未久,有鼎新奋进之意,陈次升便奏呈“体道、稽古、修身、仁民、崇俭、节用”六条治国建议,其忠君爱民之意,跃然纸上。同年八月,徽宗见陈次升正直有节,便派他出使契丹,安边睦邻。返回朝廷后,陈次升升任给事中。
在此期间,蔡京复出。陈次升继续遭排挤,一贬再贬,甚至罢官削职,身陷囹圄。
至于《宋史》载:“所言曾肇、王观、张廷坚、贾易、李昭(王巳)、吕希哲、范纯礼、苏轼等,公议或不谓然。”《四库全书》评说:“此正其破除成见,毫无党同伐异之私,作史者乃以门户之局为次升病,谬之甚矣”。其实从《谠论集》的奏疏中可以看出,陈次升弹劾王观和曾肇是因为曾布的缘故;弹劾吕希哲是由于韩忠彦的缘故;弹劾范纯礼是因为其“对辽使误犯御名”,都是事出有因,而不是因为政见不同的朝堂倾轧。
观《谠论集》,窥陈次升:其一生不畏强权、不结朋党,直言上书,发他人之不敢发,言世上不平之事,但其鲠切建议为时所惮。《四库全书》赞曰:“虽根株不能尽拔,卒为所中,以致垂老投荒,而刚直之气凛然尤可想见”。
大观四年(1110年),蔡京被罢相,陈次升复出,任集贤殿修撰;在任上他潜心修订《谠论集》五卷,记录正直的言论。宣和元年(1119),陈次升告老,病逝于真州,终年76岁,追赠太中大夫。
陈次升一生疾恶如仇、刚直无畏,哪怕仕途跌宕,“但立直标,终无曲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