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海口之声》76丨向子忞:安抚衡民屡受诬陷
2023-11-06 16:03:58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口综合广播微信公众号 清风衡阳微信公众号   点击:

厚植文化沃土,弘扬清风正气

传播清廉声音,营造清廉风尚

椰城清风扑面来,廉洁之树处处栽

本栏目由海口市纪委监委

和FM101.8海口综合广播

联合播出!

 

 

 

向子忞(1096—1165),字宣卿,北宋开封人。他是名门之后,高祖向敏中官至宰相,曾祖向傅范,父向宗琦。而向敏中的曾孙女即是宋神宗赵顼皇后。他自幼胸怀大志,性格刚强坚毅,一心向学,得入国子监读书。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以恩荫登科;次年担任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司兵曹事(主管兵器的官员),宣和初任涿县丞,后在衡州等地任地方官。向子忞守衡州时居住在衡阳县伊山寺桓伊读书台,现在还有很多人去寻访探古。

“向子忞自幼有大志,刚毅之气出于天性。”以荫补官。建炎二年(1128),金兵攻打陈州,向子忞之兄向子韶时为陈州知州,率领军民浴血奋战,急切之间金兵无法攻克陈州。向子韶命向子忞求援于东京留守宗泽,向子忞至宗泽军中,见宗泽无出师救援意,遂反身归陈州,未及至而陈州已被金兵攻克。向子韶率兵巷战,为金兵所俘获,金人欲降之,子韶痛骂金人,不屈而死。同时其弟知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向子褒、朝请郎向子衮等。幸免于难的向子忞伤心狼狈,踉跄奔回陈州,寻访遗孤,南渡流寓江淮之间。

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人离开真州,宋将靳赛引兵复入城,靳赛之兵渐猖獗,民不堪之,乃聚众与为敌。民杀其心腹二人,靳赛大怒,愈肆杀掠,百姓大恐,逃亡他乡。这时,吕颐浩为江淮两浙制置使,推荐向子忞出任真州知州。当时范琼溃将郭吉屯住在真州,“为奸利,屡欲叛去。”向子忞当时毫不知情,舟行城下时派人找来皂吏问州治所在,皂吏报告说郭吉非常暴横,建议他暂时不要去州府,而“寄治舟中为缓急计”,“公叱之,驰马径造州宅。”当时有真州“百事废弛,财力匮乏,卒伍纵逸不复归营。”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向子忞先是召集官吏,然后发榜征集数百人的工作队伍。人有了,但没钱发饷不行,“有司以无供给为忧”。向子忞说真州平时富商大贾所聚,酒货最为繁多,酒馆(卖务场)瓦砾之下必有宿藏,下令叫人挖掘。人们一开始还不相信,但“得酒百余斛,一郡以为神。”向子忞安排人张肆以沽,“郡人累月不知酒味,来饮者如市,路旁始有醉人。”向子忞又派人去别的郡买曲米来酿酒出售,以增加财政收入,利益之争也引来漕运衙门的嫉妒,向子忞则先治沿江漕兵私开酒肆卖酒之罪,漕官虽愧恨而不敢复言。才几个月而“财用沛然,收贮官钱以千计至七十万,不以一毫取于民。”

向子忞到衡州这一年,逢天大旱,米价一下子蹿升到每斛一万五千钱。向子忞派手下使臣分赴丰收的邻近州县,携带黄金以较贵的价格收购粮食,回来后计算本金加上路费以每升六十钱在市场上售卖,饥民买到较为廉价的米,得以度过灾年。但此举严重损害了原本想要趁机发一票横财的富豪乡绅的利益。

衡州提刑司董璋,号称“湖南大蠹”,横行乡里,一向无人敢惹。向子忞将其逮捕,调查、讯问,掌握了他贪赃枉法、欺压良善的证据,将其流放到岭南,百姓闻讯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向子忞因此又惹怒了与董璋同伙的地方官吏。他们便与那些想发国难财的富豪乡绅联合起来共同诬陷向子忞。向子忞遂于绍兴六年(1136)正月,再次被罢官。衡州士民闻听此讯,聚集到提刑司击鼓为向子忞鸣冤,希望能挽留住向子忞。现场群情激愤,“鼓之为裂”,鸣冤的百姓击破了大鼓,吓得提刑司内官吏夜半时分从后门沿水路坐船逃走。

向子忞离任那天,百姓拥塞了道路,哭声震天动地,响彻数里之外。有识之士通过百姓对向子忞的态度,才敢相信古书上记载的好官如何得民心为不欺之事实。

向子忞含冤上书辩解,冤屈久久不得洗清。直到绍兴八年(1138),钦差奉旨调查,才知强加在向子忞身上的罪名纯系捏造,无一属实。朝中御史也上奏称向子忞“刚直明敏,不畏强暴,奉法守正,不容于监司”,皇帝为他平反昭雪,后来他历任湖北提刑、道州知州、广州知州、江南东路转运司副使、江淮都督府转运副使等职。乾道元年(1165)病逝,享年69岁。

衡州百姓怀念向子忞,于衡州城东青草寺为向子忞建生祠,绘制他的画像于其中时时瞻拜。胡安国之子胡寅刚好从此路过,应邀作《衡州新建向公生祠记》,记述了向子忞在衡州的治绩,胡寅在《祠记》中评价向子忞说:“不遇到严寒的冬天,是无法知道松柏与其他树木究竟谁更耐寒。”胡寅认为评价地方官贤能与否,不是看他能不能奉承上级,而是要看他能不能爱抚百姓。这是胡寅评价官僚贤能与否的标准,也是儒家一贯的主张。向子忞以自己的行为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良官善吏。百姓出钱请石匠将胡寅所作《祠记》刻成石碑立于祠畔,此碑到400余年后的明朝嘉靖年间尚依稀可辨,这种纪念是对一个官员最大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