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调配合”凝聚监督合力——推进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
2023-04-24 15:54:58  作者:师长青 王诗雨  编辑:蒋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点击:

       “成都大运会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要加大配合力度,提升监督质效。”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审计局与高新赛区纪检监察和审计办公室联合召开“纪审办”工作会议,对监督工作进行再部署。千里之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纪委监委督查组,正对市属国有企业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逐一督查;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纪委监委则联合审计机关,深入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随着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四梁八柱”完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的贯通协同乘势步入“快车道”,几方同频共振、同题共答,协调配合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统筹贯通、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正在形成、发挥作用。

  高位推动夯基垒台,加强协调配合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在要求

  “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审计机关协调配合,用好审计监督成果。”年初召开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推进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作出具体部署。

  知其所来,方明所往。党的二十大对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作出战略部署,要求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全会部署并推动“协调配合”有关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

  认真研读全会工作报告,“协调配合”这项部署归属“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任务要求,是系列部署安排之一。如果把时间轴再拉开来,历史地去看,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之所以能够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本身也源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构建——

  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对权力的监督始终是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改革完善监督制度,从理论突破到实践创制、从重点监督到全面覆盖,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系统推进,搭建起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四梁八柱”,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随着改革持续深化越做越强。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蹄疾步稳、持续深化,纪委监委执纪执法双施双守,以政治监督为统领做实专责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处于主干位置、发挥重要作用。党中央对审计管理体制作出重大调整,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全面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着力破解长期以来制约审计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审计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主动性更强、契合度更高,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独特优势更加凸显。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各领域各环节监督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种监督都会对其他监督产生重要影响,也都需要其他监督协调配合。纪检监察监督是党领导下的专责监督,巡视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审计则专司经济监督。持续深化改革、推动三项监督贯通协调,有利于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充分发挥监督制度优势,释放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整体效能。正是由此,纪巡审三类监督从做强单体走向强化系统集成,纪委监委积极发挥协助引导推动功能,巡视机构、审计机关主动配合,纪巡审协调联动的步伐加快,实践如火如荼展开。

  因时而动,应势而谋。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既是完善监督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形势需要。当前,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还在激烈进行,遏增量、清存量任务艰巨,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贪腐行为更加隐蔽复杂。反腐治乱,需要凝聚合力,需要各项监督特别是纪巡审监督的贯通协调,需要充分发挥审计在查处重大问题、揭示重大风险、监督经济权力运行方面具有的独特、不可替代的优势,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提供助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同题共答积厚成势,贯通协调机制在深化改革中日臻完善

  高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和实施路径是决定各类监督能否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关键,也是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具体抓手。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巡视机构与审计机关密切协作,围绕信息互通、线索移送、案件查办和督促整改等环节全方位细化实化联动举措,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贯通协调机制和做法。

  ——健全完善联系协调机制,顺畅日常沟通协作。

  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2022年6月,中央纪委机关、国家监委、中央审计办、审计署、中央巡视办联合印发有关指导意见,为推进三类监督贯通协同高效,实现“政治体检”和“经济体检”同题共答提供了重要遵循。各地及时跟进,纷纷建立相应机制、出台实施意见,对三类监督协作配合的内容和方式予以明确,不断拓宽协作渠道,实现纪巡审协作的信息沟通、工作联通和成果融通。纪巡审三方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加强对接,协作配合渐成常态。

  ——健全完善审计线索移送机制,合力推进反腐治乱。

  问题线索是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的源头和基础。审计移送问题线索精准性强、成案率较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审双方制定出台多项制度,不断规范审计发现问题线索移送、查办等工作。2020年5月,中央纪委办公厅、审计署办公厅联合印发文件,规范线索移送工作,丰富审计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的范围和内容,规范了工作程序。纪审双方协调配合、深挖彻查,在全力追赃挽损、严肃追责问责、深化以案促改促治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健全完善巡审协作机制,巡审联动更加高效。

  巡视与审计贯通协同是增强监督合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中央巡视机构与审计署主动对接、加强协调,积极探索巡前支持支撑、巡中协作协同、巡后融入嵌入工作格局。审计署则及时沟通交流有关审计情况,提供有关审计报告,选派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同志参加中央巡视工作,为中央巡视组全面了解情况、聚焦工作重点、深入了解问题线索发挥重要作用。地方上也积极构建机制,夯实联动基础、抓实联动过程、拓展联动途径,积极探索巡审同步、发挥叠加效应,探索先巡后审、促进审有方向,探索先审后巡、确保巡有重点,有力促进了巡审深度融合。

  ——健全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机制,深化成果运用。

  监督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要实现纪审监督双向循环、进一步放大监督治理效能,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到位是关键一环。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关意见,就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作出部署,明确各方面审计整改责任,对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等协调配合,形成更加有效的审计整改合力提出具体要求。中央纪委把审计整改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中央巡视机构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巡视范围,重点关注整改过程中干部履职和纪律作风情况,推动压实整改责任、提高整改质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审计整改的监督力度,推动审计监督“下半篇文章”做出高质量。

  同向同行优势互补,力量整合放大反腐治乱叠加效应

  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从信息互通、让问题线索无所遁形,到优势互享、让案件查办如虎添翼,再到成果互用、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深度协作、共鉴融合、优势互补,“1+1+1>3”的倍增效应不断显现。

  手段力量“合璧”,助推政治监督走深走实。在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开展审计调查期间,山东省审计机关一并关注巡视巡察发现的突出问题整改情况,与省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巡视联动,共同提升监督水平。在对某县专项巡视、审计期间,巡审双方都收到了反映某石料公司矿权交易方面问题,经沟通会商,审计组从矿权交易账目入手,巡视组则对交易卷宗进行逐项梳理。合力攻坚下,最终发现交易过程中存在未依法缴纳税款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县委对同类交易进行全面排查后开展立行立改。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协同,以有力监督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

  严肃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彰显反腐治乱监督合力。2021年10月,江西省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原书记李锦林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李锦林被立案查处,正是源于2020年江西省经济发展环境专项审计。审计发现萍乡经开区存在投资决策不到位、巡视查出问题未落实整改、投资某公司资金存在损失风险等问题,认为李锦林负有责任。江西省纪委监委对审计移送问题线索深入开展核查,最终推动挽回经济损失近11亿元。见微而知著,随着纪审强强联手、协同作战,高质量问题线索正不断转化为反腐败成果。

  发挥系统优势,提升监督治理效能。安徽省聚焦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探索开展“纪委统筹、审计先行、巡视跟进”的协调联动模式。专项审计为涉粮问题巡视巡察提供线索和支持,为纪委监委实施专项整治提供重要“案源”,省纪委监委组织对审计移送和巡视巡察移交问题线索统一接收、优先查办,重要案件提请审计机关专业支持,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系统正风肃纪,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据了解,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党中央要求组织开展的扶贫、粮食、人防工程等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审计监督都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

  一体推进“三不腐”贯穿始终,凸显标本兼治综合效应。围绕“治已病、防未病”,云南省楚雄州纪委监委与审计机关协调联动,对典型案件分别从政治、经济角度剖析发案根源,总结发案规律和风险隐患,更好地堵塞漏洞、防止问题反复发生。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纪委监委与区审计局根据以往执纪执法监督和审计监督中积累的工作成果,合力编印《领导干部风险防范清单(试行)》,梳理总结10大类127个重要风险点,并制定相对应的预防措施,督促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引以为鉴、防患未然。

  改革仍在路上,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实践探索也在持续进行。按照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要求,必须加强协调配合,在巩固深化贯通协调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