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真理的味道 | 从“党史六对”读懂兴党强党之道
2023-11-30 15:25:19 作者:苏胜利 编辑:蒋健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推出的六集纪录片《“党史六对”启示录》,带领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与党内外人士的六次对谈,即“荷树对”“洞前对”“枣园对”“甲申对”“窑洞对”“赶考对”。品读“党史六对”,对于我们读懂来时路、走好当下路、眺望前行路具有重要价值。
从“党史六对”中,我们领略到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革命领袖的深邃思想、宽广胸怀、卓越才能。站在黄洋界,他没有被井冈山极端艰苦的斗争环境所局限,而是胸怀全局、着眼长远,看见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在闽西苏家坡,他深谙“树高千尺必有根”的道理,提出“领导者不应有什么特殊性,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当群众的‘传达员’”;在延安枣园,他一针见血,断言“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在与郭沫若的书信往来中,他提醒全党“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在延安窑洞与黄炎培的长谈中,他提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找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在夺取革命全国性胜利的前夜,他要求全党保持“赶考”心态,宣示“决不当李自成”的信心决心。
透过“党史六对”,我们领悟到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的制胜之道、兴旺之道。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党史六对”是我们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典范例证,“荷树对”“枣园对”彰显了全局观念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力量;“洞前对”“窑洞对”是对坚持人民至上、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诠释,揭示了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鲜明特质;“甲申对”“赶考对”,则蕴含着对党的自身建设的高度关注和自觉自省,体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先进性品格。正是因为始终强化理论武装、植根广大群众、时刻居安思危,党才能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实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