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 建功自贸港
2022-09-29 16:41:01  作者:刘操  编辑:蒋健 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

       曾经,他们戎装在身,手握钢枪,保家卫国。如今,他们扎根基层,履职尽责,爱岗敬业。广大退役军人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人风采依旧,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建功自贸港建设各行各业。4年来,我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积极引导激励全省退役军人发挥优势、创先争优,到经济建设一线、乡村振兴前线和急难险重火线建功立业。

  雨林旅游侯勇、乡村民宿钟治军、潜水培训林小芳积极发展旅游业,丰富旅游业态;现代物流张跃光、创意设计沈汝青、物业管理李锟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展现新作为;育种专家周晓东、精细化工吴汉陵、高端电力设备智能制造李志远、泓缘生物张玉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潜心开拓,卓有成效;蘑菇大王吴孔利、哈密瓜大户王斌、桥头地瓜杨英春、燕窝果种植户朱泉凯等投身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助力乡村振兴;3万余名退役军人闻令而动,向险而行,投身到抗疫一线……

  这些优秀退役军人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靓丽风景,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勇毅前行,攻坚克难,服务群众,成绩突出,成为新时代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典型代表,他们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经济建设一线勇当排头兵 

       在自贸港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

  “我们要不断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标看齐,全力融入区域发展,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2021年3月,退役军人李毅调任安能集团一局(海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上任几个月,李毅带领海南公司团队完成公司注册设立开办、建设发展规划拟定、首个工程项目落地、应急合作协议签订、运行制度机制健全等工作。

  退役军人经过部队大熔炉的严格淬炼,普遍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力量。

  过去4年,我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积极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投身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建设之中。支持军创企业积极发展旅游消费新热点、新业态。鼓励通过技术进步、数字化支撑等形式向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行业拓展。聚焦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大力引进航天、深海、医疗卫生等高新技术领域优秀退役军人。引导军创农业企业加快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

  一朝入伍,便军魂入骨,一生都“立正”,本色从未“稍息”。

  在医疗领域,2003年3月,退役军人胡波与同是退役军人的妻子韩小红博士创建了国内首家专业连锁服务企业——慈铭体检。2015年,胡波携带团队入驻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将成为自由贸易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和先行先试的‘孵化器’。慈铭体检要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加大药械、药品和医疗技术的引进,实现与国际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同步。”胡波表示。

  在教育领域,从2016年开始,退役军人黄仕发与战友一起,在海口长流镇投资建设海南科教防灾减灾训练基地。创业至今,黄仕发的防灾减灾训练基地已经向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大学、中小学校提供“防灾救灾减灾”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数百次。2018年,海南科教防灾减灾训练基地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海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

  在工业领域,曾服役8年的汉地集团董事长吴汉陵是退役军人成功创业的一个代表。1995年,吴汉陵成立汉地集团,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先后创建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海南汉地流体材料2家实体生产企业。集团员工519人,其中退役军人13人。“自贸港建设为汉地集团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自己对海南未来的发展也充满期待。”

  在乡村振兴前线争当尖兵

  扎根基层为群众谋福祉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身着军装保家卫国的铁骨战士,虽褪去了军装,但不改军人本色,昔日扛枪的臂膀扛起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任,在广袤的山野间立下赫赫战功。

  过去4年,我省广大退役军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很多人成为乡村治理的“领头雁”、发展致富的“带头人”、乡风文明的“倡导者”、应急处置的“急先锋”。退役军人担任“兵支书”、村“两委”成员,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乡村治理的需要,又是实现退役军人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庆节的临近,儋州市兰洋镇南罗村一派繁忙景象。一箱箱优质的葡萄被村民们手提肩扛装上车,销往全国各地。看着村民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南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退役军人梁永朝的言语间透着自豪:“我们要想办法让村集体更强,让村容更美,让乡亲腰包更鼓。”

  梁永朝2004年12月退伍回乡投身建设家乡,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依托龙头企业,采取“公司(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投入扶贫产业资金到儋州七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葡萄面积500亩,带动附近265户1054名群众增收致富。

  “我的公司直接带动就业达300人。”“80后”的退役军人任义拥有本科文凭,懂技术,会管理,敢闯敢拼,在广袤的大山里,如鱼得水,他是一位典型的“新农人”。

  2003年,20岁的任义参军入伍。5年的部队生涯锻造了任义积极乐观、开朗豁达、永不服输的性格。2018年,任义在老战友的邀请下来到乐东,一头扎进大山,开创性实施乐东规范化黑山羊养殖,带领周边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帮扶贫困户共计407户、1571人。

  在澄迈县金江镇太平村委会梅山村,已经60岁的退役军人蔡笃儒从2013年开始,在家乡的荒坡上搭牛棚、种牧草,养起了100余头黄牛和300只羊,成为一名“养殖达人”。蔡笃儒还无私地向战友们传授养殖技能,为他们提供小牛犊,以合作养殖的方式带动战友们走向畜牧养殖发展道路。

  “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能吃苦、能坚守、能钻研、能把父老乡亲放在心上的有担当的人,这些特质都能在退役军人身上找到。”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退役军人的“娘家人”,全省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探索退役军人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种途径,让更多返乡的退役军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贡献退役军人的力量。

  在急难险重火线抢当尖兵

  一抹“橄榄绿”化身“志愿蓝”

  “080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海南退役军人服务系统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自觉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组织志愿者力量迅速奔赴抗疫一线,在形势最严峻、任务最紧急的基层积极发挥作用。截至9月22日,全省共组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214支,全力协助做好密接者的追踪和排查确认、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物资保障等工作。

  在抗击疫情各条战线上,退役军人工作者和退役军人志愿者积极践行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职责使命,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涌现出一批优秀抗疫先锋。

  在儋州,“90后”退役军人何博文动员好几位战友一起组建“特战小分队”,开着私家车给社区义务运输物资,满足静态管理中居民的日常需求,成了防疫战场上的“运输兵”。

  核酸采样点秩序引导、“追阳”入户核酸采样、“爱心包”分装、阳性患者转运……在三亚各个社区,一抹由“橄榄绿”化成“志愿蓝”的身影在忙碌着,他们与公安民警、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并肩战斗,守护家园。

  “90后”退役军人苏壮是三亚市吉阳区抗疫民兵应急连突击队一排侦查班班长,他带领组员协助春光社区、下洋田社区等重点涉疫社区的防控工作,负责卡点管控、阳性患者转运等任务。他们常常工作到凌晨,休息几小时后继续工作。“在部队接受过高强度训练,现在这点苦算不了什么。我年轻,身体素质比一般人要好,可以安排我多干点。”海棠区南田居退役军人服务站专干、“90后”退役军人陆家豪说。

  疫情发生后,海口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快速作出响应,向退役军人发出就地就近快速参与疫情防控倡议书,全方位推动退役军人参与到一线疫情防控中,凝聚坚强的战“疫”力量。

  “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确实太辛苦了,顾不上喝口热水、吃口热饭,我们要为他们做好后援。”在海口经营餐厅的45岁退役军人王弗吉将数百份精心制作的爱心餐送到琼山区红星村、滨江街道办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手中,以实际行动支持社区防疫工作。

  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们退役不褪色,保持军人冲锋状态。在临高,退役军人王开民发动全县110余名退役军人参与到一线疫情防控中,充当疫情防控的“安全员”、物资保障的“服务员”、外防输入的“守门员”。在琼海,退役军人甘立秀带领10余名退伍老兵昼夜忙碌,严把“疫”线卡口,筑牢战“疫”堡垒。海汽集团几十名退役军人扛起疫情防控组织协调、特殊人员转运、防疫物资保障等重任。

  将党旗插在第一线、堡垒筑在最前沿。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分5批次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共计54人驰援三亚,其中九成是共产党员。该厅第三批青年志愿服务队10人支援三亚榆港社区、新建社区两个高风险区,配合医护人员挨家挨户进行核酸采样,执行垃圾清运、配送生活物资、转运特殊人员等任务。

  一个个舍小家、为大家的身影义无反顾地“逆行”而上。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斗中,先后涌现出了众多感人至深的温暖事迹:为辖区内老军人、军属送米面油、蔬菜的热心老班长盛利;为环卫工人、一线抗“疫”志愿者送饺子的暖心老班长张长格……退役老兵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彰显了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

  过去4年,在急难险重火线,我省广大退役军人按照省级统筹、市县推动、乡镇做实的工作思路,在抢险救灾、社区服务、帮扶援助等方面积极开展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许许多多退役军人在奉献社会中展现良好形象、彰显自身价值、赢得社会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