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正气护航出彩中原
2022-09-13 16:42:46 作者:徐莹莹 刘淑娟 编辑:蒋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情系中原大地,先后4次赴河南考察调研,多次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力量。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是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光荣的土地,流淌着延绵不断的红色血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2019年9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考察调研,首先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信阳市新县。在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总书记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远眺英雄山上“红旗飘飘”主题雕塑。他强调:“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会见新县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总书记叮嘱道:“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传承革命精神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年青一代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以大别山为中心建立的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创建的根据地之一,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诞生了多支红军主力,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
今年68岁的黄德耀出生在一个“满门忠烈”的红色家庭,家中曾走出6位红军、3位烈士。回想起见到总书记的场景,他仍历历在目:“我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的革命家史以后,总书记叮嘱我,希望我继续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我坚定地回答说,请总书记放心!”在大别山,像黄德耀一样的红军后代、烈士家属还有很多。大别山干部学院特聘他们作为教师,开设访谈教学课,以亲人的真实事迹为生动教材向学员讲述红色家史、红色故事。如今,黄德耀每年授课60余场,受教育学员超10万人,他讲述的英雄故事《大别山中一家人》赢得一批又一批学员的掌声与热泪,是学院最受欢迎的课堂之一。“只要还讲得动,我就一定会牢记嘱托,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2020年,郑州二七纪念馆、新县革命纪念地(含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箭厂河革命旧址群)在内的20家单位被确立为第一批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河南省纪委监委坚持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史教育的第二课堂,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红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通过实地研学、参观见学、交流互学等方式深学细悟,另一方面把红色教育阵地从线下搬到线上,打造推出大别山、红旗渠等红色革命纪念馆VR网上展馆,进一步用活用好红色资源。
兰考,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这里带领群众种泡桐、除“三害”,在群众心中铸就了永恒的丰碑。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他强调:“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一大早,鸡叫三遍后,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从一片沉静中缓缓醒来。村里幸福路两侧的特色店铺渐渐有了动静,村民闫春光来到自己的“春光油坊”,开始一天忙碌充实的生活。小小的油坊里摆着刚刚包装好的“张景枝”牌芝麻盐和香油——这是闫春光奶奶的名字。50年前,这里是焦裕禄找到防风治沙良策并首先取得成功的地方。时过境迁,曾经贫瘠的盐碱地上结出了发展和富裕的果实。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庄村,走进了当时还是贫困户的闫春光家,领袖温暖的关怀让闫春光难以忘怀。“总书记拉着我奶奶的手聊了很久,还鼓励我早日脱贫。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我发自内心地感谢党、感谢总书记。”“三年脱贫、七年小康”,2014年5月,兰考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成为兰考各级党员干部拼搏进取、务实苦干的动力源泉。贫困户状况千差万别,兰考县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因村因户施策,制定了12项有针对性的具体帮扶政策。一茬茬干部奔走在乡间、村头,把各部门、各行业的扶贫资源和政策,传递到各个贫困村和贫困户……2017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兰考的脱贫之路,是河南践行焦裕禄精神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河南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连续开展“决战年”“决胜年”行动,组织纪委书记遍访督查和纪检监察干部大走访,省纪委监委监督到县覆盖到村、省辖市纪委监委监督到村覆盖到户、县乡两级纪委监委监督到户覆盖到人;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推动“两不愁三保障”“四个不摘”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对564个村(社区)开展集体“三资”提级监管,不断夯实基层纪检监察基础,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坚强保障。
大河浩荡,自西向东一路奔涌。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走进黄河博物馆,前往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治黄的历史,实地察看黄河的生态保护和堤防建设情况。黄河博物馆内,总书记在《河防一览图》前端详良久,称赞说“这个真了不起”。讲解员张笑蕾至今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有机会当面为总书记讲解与母亲河相关的故事,感觉自己身上责任重大,一定要全力做好。”
万里黄河险在河南,下游治理重在河南。河南地处黄河“豆腐腰”部位,境内黄河流域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超过20%,涉及8个省辖市26个县(市、区),在沿黄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中肩负特殊使命和艰巨任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要求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宁,天下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黄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思路,河南统筹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出台一系列创新性政策措施,加速推进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因地制宜推进流域生态建设。河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围绕“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强化政治监督,创新机制靠前监督,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做实做细规划编制、机制创新等举措,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取得实效。
河南儿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勠力同心、奋楫扬帆,向着“两个确保”勇毅前行,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