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金融开放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2021-09-13 10:48:31  作者:柯建勋  编辑:蒋健 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

       □ 柯建勋

  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键之年,金融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对海南全面落实“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打造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这其中尤为需要国有大行发挥好“头雁”作用,以高水平金融开放助力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

  海南自贸港为金融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打开全新窗口

  在自贸港政策的加持下,我省金融开放进程呈现加快和扩大态势,金融组织体系和资源配置功能日趋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

  从政策视角看,海南自贸港金融开放政策优于全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支持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在海南自贸港率先实施。今年4月央行等四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9月我省制定发布《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的实施方案》,初步构建起金融开放的“四梁八柱”。在外汇收支便利化方面,FT账户业务稳健发展,功能不断完善。在资金跨境双向流动方面,QFLP、QDLP 政策落地见效,已有近12家QFLP股权投资基金和6家基金管理企业落地,基金规模超6亿美元;首批14家QDLP股权投资类和10家非股权投资类试点企业公布。在企业境外融资方面,率先开展境内公司境外上市登记改革试点。

  从市场视角看,海南自贸港金融创新发展富有活力。金融业规模破万亿,2020年6月海南首次实现存贷款双双突破万亿大关。金融业态不断丰富,国际能源、知识产权等交易中心相继开业;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底,全省新增私募基金管理人47家,新增管理基金规模379.14亿元。金融场景有序扩大,上半年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规模超35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离岛免税销售额267.67亿元,同比增长257.2%。市场主体快速涌入,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市场主体19.1万户,同比增幅69.23%;2018年4月13日以来新设98家央企,营收1300亿元,提前完成《推进“百家央企进海南”行动方案(2020-2022)》三年目标。

  从科技视角看,智慧海南为金融科技先行赋能。《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明确打造“数字孪生第一省”,建设“国际信息通信开放试验区、精细智能社会治理样板区、国际旅游消费智能体验岛、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科技的应用,以及5G通信技术的全面商用,将推动我省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消费升级、大众生活等各个方面“数字化”,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试验田”。当前,海南已成立数字海南有限公司等科技公司,金融机构也在智慧海南相关领域开展创新探索。

  金融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题中之义

  从全球自贸港金融开放的历程看,金融开放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核心在于金融账户开放、金融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等诸多方面,海南自贸港担负着在上述领域探索推进、积累经验的使命和责任。

  金融开放需构建联通境内外的金融基础设施,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当前我国多种银行账户体系并存,既有面向国内市场的人民币账户体系和外币账户体系,也有主要针对跨境交易的离岸账户体系(OSA)、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体系(NRA)和自由贸易账户体系(FT)。海南FT账户自2019年1月上线以来,已成为金融开放的重要基础设施。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有11家金融机构上线,2.2万余家企业开立主子账户超9.5万户。从FT账户在海南实践来看,对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自由流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通过探索推进多功能FT账户等,逐步开放金融账户和资本项目可兑换,使之发挥出更大的试验作用。

  金融开放需强化“双引”策略,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从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历程看,外资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风控体系、资产规模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越。从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看,世界主要自贸港如新加坡、香港等均超过10%,相比之下我省发展潜力巨大。我省金融开放应采取引进境外机构和引进先进经验的“双引”策略:一方面,应吸引境外金融机构进驻,改善我省金融营商环境,丰富多层次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在与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合作中,学习借鉴其管理、服务、风控、创新等经验,更好地服务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和RCEP协定等。

  金融开放需构建自贸港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沙盒”,重塑金融开放新模式。金融科技是未来金融创新发展的制高点,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改变了风险管理模式。孕育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没有强大的监管体系,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其实只有“一纸之隔”。从2015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提出“监管沙盒”(Sandbox)模式以来,多个国家先后运用于金融监管中,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底推出中国版“监管沙盒”,已在北京、上海、粤港澳等地启动试点,60余个项目纳入其中。海南自贸港作为金融创新和开放的高地,应探索建立自贸港版“监管沙盒”,促进和活跃自贸港金融创新。

  金融开放需发挥国有大行的“稳定器”作用,循序渐进推进金融稳健开放。在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过程中,国有大行竞争力大幅提升,且外资的进入并未改变国有大行的市场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银行业开放竞争,我省银行业应有充分的信心应对外资进入。随着海南自贸港金融开放,外资将通过直接设立机构、投资或参股我省新设金融机构等方式进入,由于外资的纯商业属性,需要发挥国有大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发挥国有大行在金融风险预判与化解、金融资源优化与配置等优势,助力金融平稳运行。同时,全力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等,践行社会责任。

  在金融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中强化国有大行使命担当

  作为扎根海南106年的百年金融老店,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大行担当,全力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打造政府的主力银行、企业的主办银行、市民的首选银行、自贸金融的引领银行。

  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2018年4月13日以来,中国银行强化政治担当,成为首家与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首家现场发布《自贸港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首家制定《智慧海南数字金融行动方案》、首家设立总行级海南金融研究院的国有大行。成为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配合政府开展伦敦、新加坡、葡萄牙等境外线上线下招商。积极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投资基金发起。江东新区中银国际金融中心正式开工。

  服务智慧海南建设。落实中国银行《智慧海南数字金融行动方案》,全力支持数字新基建、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场景和智慧金融建设。与省高院就“智慧法院”建设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成为我省“一网通办”平台唯一提供区块链底层技术解决方案的银行;率先开展5G消息金融场景应用试点;与海南师范大学联合打造“智慧教育”平台;全国发布并启动银发场景“时间银行”试点;在省内部分市县上线“复兴壹号”智慧党建平台。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今年6月底,本外币贷款突破900亿元,重点支持了金牛岭公园等三个公园PPP改造项目,西环高铁、海南电网等五网基础设施,国投贸易等大宗商贸企业,观澜湖新城等旅游项目,港航控股等重点企业。重点园区授信余额超110亿元,增幅超30%。成为全省唯一“琼科贷”合作银行,落地全省首笔“海知贷”业务,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近45亿元,2019-2020年均保持40%以上的增速。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

  服务自贸金融创新。海南中行一直是FT业务的推动者和践行者,今年6月底,FT主账户、跨一线和二线资金划转同业份额超40%、80%、70%,叙做全省首单区块链跨境融资业务、首个跨国公司FT全功能资金池等50多项创新业务,叙做全省最大单笔FTN账户100亿港币汇入业务。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业份额近80%、50%、60%。引进境外资金投资省地方政府债券,中标海南发控境外发债全球协调人,助力自贸港首支QDLP基金落地。

  服务个人金融发展。与中免集团、海旅投等免税运营主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离岛免税跨境结算量、银行卡收单保持领先。琼中支行开业,五指山支行筹建,设立全省首家5G养老特色网点和首家医疗康养特色网点等;依托手机银行APP7.0版,打造线上跨境、银发等特色场景,手机银行月均交易客户数同比增长40%以上。个人贷款余额超360亿元,助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创新消费金融场景,有效拉动内需。开展“奋进自贸港 服务再升级”活动,助力改善金融营商环境。

  与此同时,海南中行在自贸港金融开放进程中,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打造海南自贸港首选银行,探索党建新模式。持续夯实风险内控管理能力,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前瞻研究自贸港“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管控制度,狠抓内控合规,主动适应监管新要求。

  海南自贸港建设为金融业双向开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下一步,海南中行将强化国有大行使命担当,依托集团全球化、综合化优势,发力科技、绿色、普惠、跨境、消费、财富、供应链、县域“八大金融”,加强金融支持和创新力度,为海南自贸港和智慧海南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作者为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