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海口纪检监察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心得文章→
2021-07-13 15:30:08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口廉政微信公众号   点击:

       在我出生的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有一座灰白相间、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小楼的东侧有一棵高10余米的大槐树。这座别致的小楼曾是黔军军阀柏辉章的私宅,当地人称之为“柏公馆”。这一座楼、一棵树,风雨同舟80余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时刻——遵义会议。

       1935年,正值寒冬腊月,二十余人围坐在柏公馆二楼的一张长方形会议桌前,桌下点一木炭火盆,这会一开就是三天。开会的三天时间里,会场内争吵得很凶,阐述、争辩、批评、自我批评,斗争中两条路线是非分明。经过三天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拨云见日,豁然开朗。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刘伯承回忆:“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这些情况和‘左’倾路线时期相对照,全军指战员更深刻地认识到:毛主席的正确的路线和高度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艺术,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

       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回忆:“召开遵义会议时,我居住在二楼一个房间里,打开窗子,外面有一棵碗口粗的小槐树。看到它,就像看到了生机。”

       如今,在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再次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前,凝望着、思考着,这里除了有我成长的记忆,也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初心萌芽的地方。会址旁曾经只有碗口粗的槐树如今已经长得非常粗壮,原先槐树的种子意外掉落在旁生根发芽,现在也已经长成新的一株槐树,两棵并在一起形成一个V字,像是预示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更好的地方,也指引着我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行。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在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办过程中,时常深受触动,多少身陷囹圄的党政领导干部无不是从丢失初心、丧失理想信念开始出现思想滑坡,以至于突破法律红线。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在新时代的伟大长征路上,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忠诚卫士,身处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一线,在枪林弹雨中,必须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出手亮剑、敢于铁面执纪,把铁的信仰融入血液,把铁的担当铭刻心间,用铁的忠诚浇筑无私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