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启示
2021-11-08 11:02:43  作者:何成学  编辑:蒋健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历史是映照现实的明镜,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通过学习和研究百年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为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淀以下六个方面的重要历史经验与启示。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主题。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客观发展规律。我们党搞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贯穿入实现共产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即向着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个主题所展现出的时代特点、内容和任务是不同的,必须立足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情,各有侧重地解决自己时代的主要课题,以确保这一主题的最终解决。比如,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就浓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向着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历程。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是要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历史经验启示我们,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这要求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也要必须牢记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前提条件。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随着实践、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紧紧抓住革命和建设中的根本问题是探索独特理论的关键,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基本的经验。对此,毛泽东在革命时期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邓小平在谈到改革开放时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历史经验表明,一旦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探索符合本国特点的革命和建设理论,推进理论创新的空间就会无比广阔。同时,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文化的相互融合。作为外来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实现本土化,还必须同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结合起来,才能为我所用。这一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我们就一定能以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进程。其中解放思想始终是我们党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实事求是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说到底,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历史是一部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和反对教条主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涌现。这一条经验深刻地启示我们: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是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掌握其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实践中的新创造,探索回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广泛吸纳人类文明宝库的新成果,努力得出新的结论、形成新的认识、提炼新的理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原创性贡献。

  第四,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是生机活力。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就在于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能够根据本国变化的客观实际和时代变化,不断地提出新思想新观点,上升到新高度,达到新境界。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其科学理论确定的逻辑起点和本质要求,又是我们党在一百年历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体现。一百年来,我们党把解决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生长点、突破口,在回答时代之问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其中毛泽东在革命时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难题;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探索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高度。这条经验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在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还必须在实践中以最主要的时代问题为切入点,不断为之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第五,实现人民的愿望要求是政治本色。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理论标识。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是我们党的初心和根本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本色和政治优势。在理论层面,我们党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根本立场,就是引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富民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并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在实践层面,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共产党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进程。毛泽东在革命时期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将其作为党的宗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又强调要处理好党群关系。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就是强调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在新时代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可以说,人民性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告诉我们,尊重人民实践、从人民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思想营养并上升为理论,是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心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见,推动马克思主义实现新的发展。

  第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从理论逻辑看,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共产党人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实现人的解放的现实力量。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对于我们来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有一个坚定的领导力量,这个领导力量只能是中国共产党。从历史逻辑看,马克思主义能够实现中国化,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主体层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力量,在实践层面确立起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遵循。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飞跃。从实践逻辑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就是党领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如果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沦为空谈。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成功结合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遵循。历史启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不断增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形成步调一致向前进的强大力量;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不断提高领导能力,为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保证。

  (本文系2021年广西社科界智库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202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专项《多维度诠释习近平总书记百年庆典“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内涵要求》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