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生成逻辑
2021-06-24 15:19:56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人民网   点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进入发展进步的新纪元。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更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力量对科学理论高度自觉的产物,是具体实践环境催生作用、主体价值导向路径延伸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毛泽东曾经深刻指出:“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后,中国要向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点,甚至连国外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生成,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产物,是近代中国发展历史逻辑的必然。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内无民主、外无独立。面对国家民族的深重灾难,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群体都曾作出过自己的努力。与此相伴随的是各种思潮和“主义”涌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实际的深刻结合、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并产生了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带来的重要示范与引导作用,使得在黑暗中苦苦摸索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以其科学理论指导、强大阶级支撑、高效组织纪律、光明发展前途等方面的先进性自觉肩负起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这种先进性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具体化为革命目标的明确性、革命主体的广泛性、革命策略的灵活性、革命斗争的坚定性等,从而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与衷心拥护。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的选择就是历史的选择。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应然结论。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生成,是党高度负责的实践态度和深刻精湛的理论自觉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双重逻辑的必然。一定制度模式的生成与构建,从实质来看主要是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统治阶级及其政党所进行的具体实践;二是指导这一实践过程的思想理论在蓝图设计与基本路径规划上的前瞻性预判。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具体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从巴黎公社的基本经验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划分出发,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原则,即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但是这种国家制度的具体运行方式、基本展开路径、制度体系层次、体制机制设计等,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详细说明。列宁则是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十月革命初期出现的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形式将这一制度设想付诸实践。因此,从社会主义制度最早的出现来看,其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双重互动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初,坚持了无产阶级革命专政这一根本原则,同时又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在国体与政体、民主与专政、政党与政党、政党与国家等方面进行了发展与创新,避免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体现了对中国现实的客观态度和未来发展的高度负责,在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民主制度等方面还是与苏联做出了明显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另一方面是聚焦于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需要,即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紧扣当时国家发展的主要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问题错综复杂、矛盾重叠共生,制度构建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必须以实践为导向、以矛盾为聚焦、以问题为着力点,建立能够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制度体系,从而发挥出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和制度效力。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生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原则在中国制度化、体系化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作用下价值逻辑的必然。社会主义作为规律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既把握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又能够满足最大多数人的需要。因此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制度化、体系化呈现,在设立之初就将社会主义的规律性原则与价值性原则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框架下,既从发展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精神文明等方面建构基本的制度体系与规范系统,同时又从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全面发展等方面来保证制度的价值逻辑。因此,这种价值性在实践中具体展开的时候,又表现为一种作为工具性判断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生成。这种优越性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立场,人民至上的制度原则,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运行,充分调动一切因素、统筹兼顾、和而不同的制度包容性等。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社会主义作为规律性的要求与作为价值性的评判工具所催生与规约的共同作用结果。同时社会主义的价值逻辑本身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血脉相融相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具备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与文化资源。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在缺乏文化环境支撑的条件下,功利性的简单取舍只会导致制度蜕变成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怪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并在二者本身高度契合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丰富发展补益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新的制度整合与制度创新。

  此外,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生成,也有“两制”关系的对比、世界形势的发展等时代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客观的态度以及深厚的情感来全面把握这一问题,从而达到在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升华理论认知、增强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