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纠偏止损和正本清源的多赢预期
2021-10-21 16:23:28 作者:沈叶 郭妙兰 编辑:蒋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点击:
“现在,我们用手机就可以在线上填报项目用电需求,电力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出具供电方案,及时下发用电答复单,真的是方便快捷。”落户哈尔滨新区的深圳宝能项目机电工程师董海亮,对国家电网黑龙江电力公司推出的便民惠企服务赞不绝口。营商环境的改善,得益于国家电网针对哈尔滨李氏兄弟案开展的以案促改。
曾几何时,哈尔滨市一些重点推进项目一到用“电”就会卡壳。乱象背后,是哈尔滨电力实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李伟、李桐兄弟二人,借助电力企业公职人员身份,依托所经营管理的集体企业,通过违规承揽客户电力工程非法获利等涉黑涉恶事实。2019年5月,李伟、李桐被开除党籍,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对二人解除劳动合同。今年3月,二人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主动与党组沟通,约谈总部营销、产业等部门负责人,同时督促国网黑龙江电力公司党委、纪委持续加大集体企业管理、业扩报装管理、干部监督管理三个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推动落实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健全集体企业内控合规体系等措施,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年降低客户接电成本5亿元;推动102个住宅小区由临时用电转为正式用电;高、低压客户平均接电时间分别压减至70天、20天以内;2019年、2020年客户投诉同比分别下降50%、25%……”驻国家电网纪检监察组四室主任郝强用4组数字,向记者介绍了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以案促改,基础在案、关键在促、要害在改,最终实现治的目的,是持续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三不”的重要举措。在不断加大央企反腐力度的过程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对查处的典型案件坚持一案一剖析、一案一整改,通过定期会商、约谈提醒、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多种方式,推动有关企业认真整改。各中央企业也不断做深做实以案促改,一体推进查案件、挽损失、堵漏洞、防风险、塑文化,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内控机制不完善、制度规定有漏洞,是很多央企腐败问题的关键因素。只有抓住典型案件“解剖麻雀”,盯住管理漏洞缺陷来“堵”,才能从源头上减少问题发生。
2019年5月,驻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在核实问题线索时发现,江西省分公司承办的2017年全国邮政人力资源工作会议的正式参会代表只有99人,却安排了127名工作人员提供“一对一”服务。举一反三排查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邮政集团相关部门、单位在京外召开会议478个,其中240个会议存在向省级邮政单位转嫁摊派费用问题,涉及金额2352.99万元。为此,驻中国邮政纪检监察组向邮政集团党组发出《关于集团公司有关会议转嫁摊派费用问题的处理建议》,督促党组修订完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部会议费管理办法》,并在全系统开展转嫁摊派会议费问题专项整治。“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问责920人次,推动各级邮政企业修订完善制度规定,进一步规范了会议费管理。”驻中国邮政纪检监察组副组长云文智介绍。
既善于窥一斑而见全豹,又注重从同类表现中找出共性问题,越来越多的央企将一案一整改拓展至兼顾个案及趋势规律的综合整改,紧盯风险隐患来“防”。
针对有关基层企业资金管理岗位员工贪污公款购买彩票案件,2019年以来,中国石化不断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我们有针对性地筛选出近年来发生在资金管理领域的10起典型案例,专项剖析后向总部有关业务部门下发了纪检监察建议。”中国石化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员李树辉介绍说。按照整改建议,集团财务部门详细梳理出15类典型问题表现、143个资金风险点,编制形成管控清单,完善资金风险控制机制;油品销售公司细化制定了重要敏感岗位人员轮岗交流及管理实施办法;审计部跟进部署开展了资金管理专项审计;信息和数字化管理部与财务部门则协同推进建设资金集中管控和运营分析系统,强化信息化、大数据支撑。
“近几年,中国石化坚持案件查办‘治已病’、消除风险‘防未病’,以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举措,对资金领域风险隐患进行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以追责防风险、促发展,有力遏制了资金风险案件易发多发态势。”李树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