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2021-12-09 11:26:32 作者:霍建国 编辑:蒋健 来源:新华社 点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要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人们普遍认为因为中国在20年前加入了WTO,所以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球第二,其实真正促进中国经济发生根本变化的内在驱动力应归功于改革开放的作用。
加入WTO是党中央的重大决定,在谈判最艰难最困惑的时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下决心排除障碍,大胆推进国内的市场化改革,为前方谈判争取到了主动。
WTO的基本原则是公开透明无歧视的政策环境,以及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等有关原则,这些原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中国在入世谈判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些原则的理解和认可,并将其列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目前推进的高水平开放仍将这些内容列为主要的努力方向。
面对当前国际贸易格局新的发展趋势,国际化规则的对接以及管理体制和制度性开放已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规则的对接和制度性开放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才有利于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形成主动。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正像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演讲中指出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今日之中国,正以其自身稳健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要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人们普遍认为因为中国在20年前加入了WTO,所以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球第二,其实真正促进中国经济发生根本变化的内在驱动力应归功于改革开放的作用。因为,为了加入WTO,中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要基本满足WTO的原则要求,入世谈判的过程是我国不断对标规则,加快推进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过程。
主动改革是谈判获得突破的关键
1986年中国提出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时,中国当时还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在外贸管理体制、物价管理体制、外汇管理体制、财政税收体制以及经营主体的地位等方面都同WTO的基本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主动对标国际规则,推进制度性开放成为当时面临的艰巨任务。中国入世的成功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选择的改革开放之路,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排除困难不断推出市场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一、深化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实行的是国家高度垄断的经营体制,全国仅有10家进出口总公司,各省市的分公司一律归总公司管理。1986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仅有783.5亿美元,1988年我国外贸体制进行了第一次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总公司和省市分公司实行业务脱钩,允许分公司独立经营;二是选择轻工、工艺和纺织进行承包经营试点;三是允许工业部门成立独立的进出口公司;四是大幅度减少出口配额的管理数量。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不仅使我国外贸管理体制基本上达到WTO的要求,而且激活了我国外贸的发展潜力,加上当时我国拥有的土地开发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体制机制放开搞活的优势,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当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5096.5亿美元,占当时全球贸易总额的6%。截至202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达4.64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3.8%,连续9年占据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地位。
二、分阶段推进海关关税体制改革
在1986年中国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前身)当年,中国的海关平均关税水平高达43.2%,为了体现我国自主开放的进程,经过深入调研计算以及在同各部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我国自1992年12月至1999年底,先后共进行了四次自主降税过程:第一次,我国的关税总水平由43.2%下降到39.9%,涉及3371个关税税目,降幅为7.3%;第二次,我国的关税总水平由39.9%下调至36.4%,涉及2898个税目商品,降幅为8.8%;第三次,我国的关税总水平由36.4%下降到23%,涉及4964个商品税目,降幅为35.9%; 第四次,我国的关税总水平由23%下降为17%,涉及4890 个税目,降幅为26%。
2001年加入WTO当年,我国平均关税降至15.3%,此后经过8年过渡期,最终降至9.8%。自主降税的过程体现了我国主动扩大市场开放的进程,自主降税的过程不仅没有造成我国海关税收的减少,反而实现了税收的大幅增加,因为税率降低后,刺激了进口规模的扩大,税基的扩大导致了进口税收的增加,这当然和中国进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分不开的。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入全面提速阶段。1993年,时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朱镕基亲自主持实行了三大改革,即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外贸外汇体制改革,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此外,还进行了落实企业自主权改革和政企分开改革。199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了纺织工业部和轻工业部,合并了物资部和商业部,随后又在1998年机构改革中大幅度地将10个工业部门压缩为工业局,再将各工业局并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这些改革举措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企业主管部门的取消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激活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同时也使得我国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基本达到了关贸总协定的原则要求,为进一步推动谈判争取了主动。
原本中国是有可能在1995年之前解决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并成为WTO的原始缔约国,但是由于受到欧美的阻挠,未能如愿。因为,此时欧美还没有得到中国市场准入的有效承诺,特别是欧美利益集团关心的一些开放领域,如部分农产品的开放、汽车市场的开放以及金融保险和电信市场的开放等。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中国开始与提出要求的37个成员国逐一进行拉锯式双边谈判,入世谈判进入以市场准入为核心的艰难阶段。最终,2001年12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四次WTO贸易部长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结束了中国长达15年的入世谈判历程。
中国加入WTO的主要经验总结
中国为加入WTO进行长达15年的谈判,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但也锻炼和提高了我们对国际经贸规则掌握和驾驭的能力,增强了我们对复杂谈判场景的应对能力,学会了利用规则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的本领,这些经验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克服困难的有力保障
加入WTO是党中央的重大决定,在谈判最艰难最困惑的时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下决心排除障碍,大胆推进国内的市场化改革,为前方谈判争取到了主动,在体制机制的审议过程中,恰恰是国内的重大改革举措,有力地配合了谈判的进程;在市场准入谈判遇到阻力时,国务院经常亲自协调各有关部委,在充分考虑大局和有效把控风险的同时,采取灵活处理的方法,避免谈判陷入僵局,并最终突破谈判障碍取得了圆满的结果。在中国入世后,党中央又统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普及WTO规则的培训工作。同时,为了有效地落实中国入世的承诺,还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法律法规的修改工作,这一切为中国落实入世承诺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二、坚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入市是一正确选择
在WTO规则中,发展中国家可以享受差别优惠待遇是一条基本的原则,这一原则促使大量的发展中国家踊跃加入到WTO,并确立了WTO广泛的代表性。这一原则的实施,主要体现在关税安排和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即在关税安排上要求发达国家的关税应降至5%以内,发展中国家应降至10%以内;在服务业的开放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享有更长的过渡期。尽管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贸组织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但从中国入世议定书所作的市场准入承诺看,在关税方面我们承诺的是9.8%,在服务业开放方面我们保留了8年的过渡期,基本上体现了我国享有发展中国家水平的市场开放承诺,特别是在关税的安排和服务业开放的过渡期安排方面,我们完全是按照发展中国家水平承诺的,为我国入世后的应对预留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三、坚持自主改革开放为入世赢得了主动
在加入WTO谈判的过程中,中国以边谈边改的策略赢得了发展的主动。在15年的谈判时间,中国不断地推进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了经济的实力和发展潜能,使得中国市场更具魅力和吸引力。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赢得了跨国公司对中国入世的支持。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基本营造了国企、民营和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竞争环境,促进了三大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民营企业已承担了我国外贸的半壁江山,这三大经营主体形成了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铸就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辉煌阶段。
四、守住谈判底线、有效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
入世谈判中最艰难的地方体现在市场准入谈判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欧美国家已经注意到一个新兴的潜在大市场的魅力,所以在汽车市场、金融保险市场和增值电信市场的开放方面,要价非常苛刻,这些领域也成为了谈判的敏感区域,双方攻守十分激烈。如汽车行业,当时欧美均要求允许在华设立独资企业,要求我们大幅度降低整车和汽车大散件的进口关税,最终我们还是守住了整车关税25%的位置,在金融保险和电信方面我们做出了过渡期的安排,有效保护了我国幼稚产业的生长安全。
五、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是保证经济繁荣发展关键
WTO的基本原则是公开、透明、无歧视的政策环境,以及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等有关原则,这些原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中国在入世谈判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些原则的理解和认可,并将其列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目前推进的高水平开放仍将这些内容列为主要的努力方向。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水平开放目标就是要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我们推动的信息公开透明、贸易便利化措施等都是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参照国际规则推进改革的具体表现。
六、对标国际规则,加快推进制度性开放是有效经验
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也是我国不断对标国际规则,加快推进制度性开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国入世以来的发展经验证明,这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有效经验。中国“十三五”时期的开放可以说主要是以扩大市场准入开放为主的开放进程。面对当前国际贸易格局新的发展趋势,国际化规则的对接以及管理体制和制度性开放已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规则的对接和制度性开放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才有利于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形成主动。(作者霍建国,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时期担任国家经贸委外经贸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