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蹄疾步稳 释放高质量发展强劲活力
2021-07-23 10:16:22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新华社   点击: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最壮丽的发展气象。在这场激昂澎湃的大潮流中,江阴始终昂首阔步走在前列。对内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全方位扩大开放,“十三五”期间,江阴用改革不断挖掘促进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用开放集聚各类要素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1+1>2”的高分答卷。

       集成改革精准发力

       打响优化营商环境“主动仗”

       在两年时间内两次参与类似项目的报批工作,江阴秦望山产业园工程部副经理周勇感触最深的是,效率提高了很多。一年前,秦望山产业园两条内部道路需要报批施工,从提交施工图审核到最终拿到施工许可证,周勇足足花了两个月。今年,该产业园又有两条道路需要规划建设,这一次,他搭上了审批部门最新推出的“自审承诺制”和“事后审查制”服务快车,一个月便走完了从审图到开工的全流程。

       近年来,江阴吹响全面深化施工图审查改革的“冲锋号”,推出施工图“自审承诺制”和“事后审查制”创新举措。将施工图审查由事前审查改为事后审查,项目方将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自审承诺书上传至江阴市数字化审图系统,以上传接收单代替审图合格证,即可办理下一步施工许可手续。

       周勇表示:“原先审图要花费7—10个工作日,改革后,审批前置时间大大压缩了。”

       企业的诉求就是提升审批效率的“哨声”。自被列为集成改革试点以来,江阴始终保持这份初心。从组建市政务服务中心、打造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到如今推出“一件事”改革、实现“一网通办”集成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不断出台实施。“十三五”期间,江阴在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以项目专属管家服务为主线,深度开展事项并联审批,对项目进行批前辅导,助力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江阴依托0.5天快手服务队,助力新办企业从登记到领取营业执照再到领取企业公章,在半天内走完全流程。围绕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江阴在全市范围推出上百台“澄事之窗”自助服务终端,囊括百余项政务服务事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相应事项,构建起15分钟政务服务圈。

       一次次的革故鼎新,都标志着困扰企业、群众的一个个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十三五”期间,江阴顺利完成县级集成改革试点工作,16项集成改革经验在无锡被复制推广、“1+4”基层治理新模式被全省推广,884项县域治理“江阴样本”基本形成。与此同时,江阴还扎实推进现代化建设试点,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招商体制改革等工作,助力江阴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对外开放系统谋篇

       筑牢开放型经济“基本盘”

       对内改革,推陈出新,增添的是合力和活力;对外开放,海纳百川,增添的是助力和动力。江阴临江望海,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北枕扬子江、东接上海大都市圈,具有绝佳的地理优势。对此,“十三五”期间,江阴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主线,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往纵深发展,为全市开放型经济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招商引资是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先手棋”,近年来,江阴制定强化外资项目招引8条措施,出台《招商体制改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通过每年召开经贸洽谈会等形式,持续擦亮江阴对外开放名片。“十三五”期间,江阴先后11次组团赴境内外招商,累计签约项目近600个、总投资5555亿元,其中联动天翼、远景AESC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为江阴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十三五”期间,江阴始终把利用外资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8.1亿美元,其中,2016—2019年连续4年位列全省县级市第一,交出了一份“高水平利用外资看江阴”的优异成绩单。江阴外贸工作也在积极挺进主战场。“十三五”期间,江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081亿美元,入选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32个,位列全省县级市第一,服装基地则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与此同时,江阴构建了“三区一仓”跨境电商总布局,其中,云蝠洛杉矶公共海外仓获批省首批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试点。江阴还积极承办“东非四国”投资研讨会、“一带一路”国家投资促进会,累计完成对外直接投资33.7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数位居无锡市前列。

       “十三五”期间,江阴对外开放的环境也在持续优化。江阴全力护航企业“走出去”,创新打造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累计为750多家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信贷资金25.12亿元,信保统保平台承保142家企业、保额11.59亿美元,在此基础上,江阴还争取省级以上专项资金4.44亿元,全力保障外贸企业稳健发展。

       三大园区要素集聚

       夯实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园区强,则江阴强。作为江阴改革开放的主战场,高新区、临港开发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始终高擎对外开放大旗,各项功能设施不断完善,成为我市吸引外来投资的最重要载体、持续夯实江阴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秉承“高”“新”发展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产业为强区之基,成功引进中信泰富特钢总部、中芯长电、星科金朋、联动天翼、智建美住、星河科创园等一批旗舰型项目,新增61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固定资产投资达913亿元,初步形成以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为主导,以微电子集成电路、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机械智能制造为特色,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为战略的“1+3+1”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以工业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贸服务、城市服务为方向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临港开发区则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冲锋号”。“十三五”期间,一场以“区块链群”为总战略的战役在临港打响,临港开发区将全域220平方公里进行整体谋划、开发和管理,对症下药,矢志不渝打造竞争力一流的国际化开放园区。智慧能源、中信事业、节能环保及光催化、保税小镇及加工贸易、现代物流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工程机械、高端包装新材料等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1个科创中心——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加紧建设,助力园区工商开票销售收入跃上5000亿元大关。

       作为全国首个跨江跨行政区域的联动开发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在“十三五”期间,围绕建设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目标,大力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集聚,完善基础建设,提升对外形象,累计完成到账外资约2.1亿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比重达60%;完成签约项目59个,总投资367.84亿元;项目竣工17个,总投资56.9亿元,成为全省、全国跨区联动开发的先行样板区。

       “十三五”期间,江阴敢闯敢试、奋勇拼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步子越走越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华章令人动容。一个个敢为人先的改革之举日益完善,助力营商环境更优化、推动人民生活更幸福;一条条勇于探索的开放之路初具雏形,为江阴实现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筑牢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我国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江阴也全面吹响了“南征北战、东西互搏”的冲锋号,全市上下将继续坚定不移以改革开放闯关夺隘拓新局,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助力江阴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