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之间见精神
2021-06-18 10:12:47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
学党史:
人的一生充满选择,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就像一把无形的尺子,丈量出品格的高度。2009年,著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回到吉林大学,带领团队协同攻关,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填补了我国“巡天探地潜海”的技术空白。2017年,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回国后的黄大年,争分夺秒专注科研,惜时如金传道授业。为了不影响白天的工作,他出差大多搭乘深夜航班;为了给学生答疑解惑,他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可当同事劝他抓紧申报院士时,他却说没时间整理材料……取舍之间见精神。黄大年用短暂而绚烂的一生,回答了什么是胸怀祖国、潜心研究、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科学家精神。
悟初心: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在入党志愿书中如此深情地写道。归国后的7年间,黄大年用行动诠释了知识分子的纯粹热爱,用热血践行了做合格党员的庄重承诺,用生命谱写了至诚报国的高昂赞歌。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每一位勇攀科学高峰的奋斗者,无一不是专注于科研,在无私忘我中苦苦求索。黄大年在国外带领数百人的科研队伍,其中不乏诺贝尔奖提名的科学家,大家得知他将回国的消息后纷纷挽留,这既直观反映出黄大年在学术上的卓越建树,也从侧面体现了黄大年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强大感召力。抛开名利得失,摆脱世俗羁绊,黄大年心无旁骛遨游在科学的广阔天地上,收获累累硕果,扛起了科技报国的责任担当。
虽然身在国外,黄大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祖国,一听到祖国召唤,便毫不犹豫作出回国决定,一肩挑起吉林大学深部探测领域的研究重任。国家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不畏惧艰难险阻、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想尽快赶上国外先进水平。他毫无保留地把个人命运融入国家科技事业当中。他的口头禅是:“我没有对手,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一次,在万米高空发病的危急时刻,他首先想到的仍是国家利益,嘱咐空姐万一发生意外,要把自己的电脑交给国家。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在他身上表现得如此纯粹而浓烈、生动而感人。
弦歌犹未绝,薪火永相传。在黄大年身上,赓续着我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爱我中华的精神血脉。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近黄大年,学习黄大年,成为黄大年,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脚步就会越发铿锵有力,巍然挺立于强国之列的前景将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