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义:他为破案能“虐”自己千万遍
2020-11-30 10:18:24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法制时报 点击:
凌晨3点,万宁市公安局某处空地上一位满头大汗的男子盯着正在燃烧的蜡烛目不转睛……“数据出来了,快拿去比对。”男子说罢快步走进公安局,比对数据后发现,蜡油滴落水泥地面硬化程度与作案现场的相差甚远,于是排除了杀人凶手作案后心虚烧香点蜡烛的可能性。
这位满头大汗的男子便是万宁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文平义,上述场景是还原“5·31”命案一处残留蜡烛痕迹的时间,实验结果为下一步侦查明确了方向。“为了突破线索他能‘虐’自己千万遍,做实验、去现场抽丝剥茧,连续几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是常态。”11月28日,万宁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兴隆分局局长刘金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这位“硬核”战友。
文平义从警26年,是在刑侦一线待了23年的老刑侦队员,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2019年,他带领的刑侦大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
河里惊现一不明身份男尸,他马不停蹄调查问询
5月31日上午11时,万宁市一对情侣报案称,在仁里河桥某处桥洞附近发现一具男尸。文平义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侦查。
“尸体在靠岸的水里,随着河水的涨落时隐时现。”文平义对当天的场景记忆犹新。
同在现场的刘金宝看见,文平义不仅帮着法医抬尸体,还强忍着尸臭寻找细节:测量水的深度、仔细查看尸体的状态……在距离尸体10米左右的位置有一团带血迹的被子,经询问获知该处曾住着一个流浪汉。
尸体会是流浪汉吗?亦或是流浪汉杀了人逃跑?两者都有可能,两种思路会有截然不同的侦查方向,因此需要马上确定死者身份。文平义立即行动,调取周边建筑的监控。但死者被沉尸的位置以及周边道路是监控盲区,无法获得有效信息,文平义只能通过传统的侦查手段从附近商铺、村庄等地挨个排查询问是否见过死者。一次又一次的否定没有打消他的信心,终于有一过路群众称自己见过死者,表示死者经常在华亚欢乐城乞讨。文平义又马不停蹄地对华亚欢乐城所有商铺询问了个遍。群众表示死者很老实,从不招惹是非,案件陷入困境。
现场发现可疑蜡烛,他“魔怔”般做实验验证
随后,一条奇怪的线索被文平义发现——距离尸体不远处有一些香灰和蜡油,会是凶手作案后心生恐惧烧香点蜡吗?侦查方向出现分歧。根据尸体的状态推测死者死亡时间应在凌晨3时许,蜡烛燃烧后滴落的蜡油和水泥地面接触的硬化程度和时间有关系,做实验是最好的验证方法。说干就干,文平义去买了蜡烛,找了一块相似的水泥地开始等待蜡烛燃尽。
“这种专注感在文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办起案子就忘了自己,也忘了时间。”刘金宝告诉记者,文平义的努力是有回报的,蜡烛硬化的数据出来后直接排除了这条线索,为案件最终的侦破争取了大量的时间。
“谁会对一个流浪汉怀有如此深仇大恨,将其杀死还沉尸河里呢?”此案迷雾蒙蒙,侦破陷入僵局。
“当时破案难度非常大,死者无亲朋好友,没有任何线索,大家都在丧气时,文队给我们打气,让我们不要灰心,要有信心。”刑侦大队的林新旭说,文队让大家多到现场走访,调取周边监控仔细查看,对在案发前在现场出现过的人员要一一排查。
文平义通过组织大家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现场排查和寻找周围监控仔细查看,终于,从一处模糊不清的视频中发现了端倪:一名男子在案发当天凌晨,从华亚大厦骑自行车出来,到了案发现场所在的公园凉亭附近。“深更半夜,那男子骑车去那里干什么呢?”此事立刻引起文平义的注意,马上寻迹追踪,发现那男子离开凉亭后,又骑车到了附近一处废弃的房屋内,而那房屋恰巧是死者所在之处。民警马上赶去那个房屋,发现里面有一把带血的菜刀,经过鉴定,与死者身上的血迹吻合。
骑车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可已不知去向,他究竟是谁,住在哪里?刑侦队员询问了附近所有人,没有人认识那男子,案件再陷僵局。
不甘案件被“卡壳”,案发5日锁定嫌犯
文平义不甘此案被“卡壳”,继续调派队员四处寻找线索。“那几个昼夜,文平义每天仅睡三四个小时,一听到有线索传来,马上进行分析研判,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刘金宝说,文义平带领队员经过深入调查,终于获得线索,嫌疑人曾在万宁、东方、乐东等多个市县建筑工地打过工。经过深入走访调查,今年6月3日,命案发生第5天,终于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徐某。此时,徐某已经畏罪潜逃,乘火车到了内蒙古,并准备逃往蒙古国。文平义他们立刻行动,赶在徐某出境之前,将其抓捕归案。
原来,徐某供在进华亚小区洗澡时认识了那位流浪汉。后来徐某购买了一辆三轮车在万宁拉客,见生意不好又去别的市县打工,打工回来后发现三轮车不见了。因流浪汉曾找他借过三轮车,他不肯借,便认定三轮车是流浪汉偷的。流浪汉不肯承认,他对此很气愤。5月30日深夜,他拿着菜刀去找那流浪汉,将对方砍死,然后把尸体拖运到河里,找了几块石头压在上面,又处理了菜刀和地上的血迹后逃跑。
“死者和凶手的生活圈极小,当地几乎没有人接触过他们,前期找不到任何线索,该案能快速侦破很难得。”刘金宝说。
在文平义的职业生涯中,多起20年左右的积压命案均被告破;扫黑除恶案件,顺利办结……据同事介绍,他是一个“闷头”做事的人,不擅于宣扬自己,这些年来勤勤恳恳工作,大伙看在眼里,并从内心里认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