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戒毒人员铺好回归路!他们做的这些赢得称赞
2019-10-31 09:31:35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很多人都会对“瘾君子”避而远之,而在海南省定安县黄竹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有一群专门服务吸毒成瘾者的工作者,他们中有禁毒专干、司法所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律师、禁毒志愿者等。他们为吸毒成瘾者提供贴心化、专业化服务,引导其回归社会。

禁毒专员张冬梅了解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近期生活情况 

记者了解到,该工作站自2016年11月挂牌成立以来,在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定安县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陆续推出社区戒毒(康复)创新模式帮助染毒者远离毒品,做好出所吸毒人员后续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当地百姓的赞扬。

无缝对接

动态管控戒毒康复人员

黄竹镇位于定安县东南部,距定安县城30公里,海榆东线公路和东线高速公路从黄竹镇境内穿越而过,交通便利。镇上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之后染上毒瘾,罗大喜(化名)就是其中一名毒品受害者。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报到现场  

10月24日一大早,罗大喜忙完养殖场的活儿,就赶去黄竹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报到,并准备到派出所进行一月一次的尿检。

“今天是我强戒后第一年,不管平常有多忙,我都会按时报到、尿检。有了他们的监督,促使我不得不远离毒品。”罗大喜告诉记者,现在他帮堂哥打理一个养殖场,每天收入都有一两百块钱,基本能保障日常生活开销,生活也有了目标。

罗大喜说,他身边有几个朋友曾经吸毒,经过社区戒毒,现在经过尿检显示已经成功戒毒,表现很不错。

记者在现场看到,禁毒专干张冬梅边与罗大喜交流边进行记录。“如果社区戒毒人员在社区戒毒期间,逃避或拒绝接受检测3次以上,公安机关根据情况可以对其采取强制戒毒措施。”张冬梅说。

这一幕也是黄竹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3年来实施无缝对接的日常工作场景。张冬梅告诉记者,当派出所接到关于解除吸毒人员强制隔离的决定书后,及时为戒毒人员办理有关“无缝对接”的手续,将戒毒人员接回后,对其进行社区康复后的首次谈话、尿检,并与其签订社区康复协议,建立一人一档与台账管理,由专人进行跟踪帮教。

 

张冬梅到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家里进行家访  记者张星 摄

 

据工作站统计,目前黄竹全镇共有在册吸毒人员257名,其中社区戒毒、社区康复45名。禁毒三年大会战开展以来,工作站工作人员积极动员吸毒在册人员到派出所接受尿检,完成尿检率达90%以上。

法律课堂

警醒戒毒康复人员远离毒品

为让戒毒康复人员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做到彻底远离毒品,增强自身法律意识,黄竹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定期邀请律师到工作站开展法律课堂,邀请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到学校、进乡村开展流动课堂等多种形式,进行普法宣传。

“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上午9时许,海南新概念律师事务所律师蔡成琳、王伟为黄竹镇社区30多名戒毒康复人员讲课,对何为毒品、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为什么吸毒容易上瘾又不易戒掉等作详细的讲解,他们告诫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要深刻认识到吸毒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张冬梅鼓励戒毒康复人员靠自己双手去致富  记者张星 摄

通过律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在场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对毒品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远离毒品的信心和决心。

上门家访

为戒毒康复人员铺好回归路

临近晌午,在定安县黄竹镇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记者跟着张冬梅,来到镇上一槟榔收购点。记者看到,一名皮肤黝黑、中等身材的男子正熟练地将槟榔称重、装袋。

“小梅,你来了,快坐一会。”看到张冬梅,男子立即停下手里的活儿,热情地招呼起来。在张冬梅的介绍下,记者才知道,这个收槟榔的“小老板”李新(化名)竟然有着10多年吸毒史,去年刚从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出来。

李新今年46岁,是黄竹镇人,年轻时候误入歧途走上吸毒的道路。2007年6月,李新因为吸毒第一次进入强戒所;出来后又在朋友教唆下复吸,于2016年10月第二次进入强戒所。

律师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普及法律常识  记者张星摄

“过去的10多年,感觉日子都是浑浑噩噩的,看不到希望,没有办法像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结婚生子。”回忆起往事,李新觉得往事不堪回首。

“感谢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的工作人员,特别是禁毒专员张冬梅,这2年多来她没有歧视我,经常上门做家访,从精神上给我鼓舞,戒毒决心一有点动摇,他们就会及时提醒我,教我如何克制心瘾。”李新告诉记者,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目前已彻底远离毒品,也和朋友一起做起了收购槟榔的生意,生活也有了盼头。

黄竹镇镇司法所所长郭泽专介绍说,为帮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舒缓心理压力,树立对生活信心,该工作站通过邀请心理咨询师开展“扶持一个人、温暖一个家、携手一同伴”职业指导活动,用情用心落实好帮教帮扶工作,减轻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心理负担。禁毒专员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充分发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家庭感化作用,在家庭中营造良好戒毒康复氛围,打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