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遇水架桥 通向复兴
2019-10-01 09:16:11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人生一征途耳,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这是著名科学家、中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奠基人茅以升先生总结人生的格言。他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奋斗者”的境界情怀。

  桥,为沟通而生,因奋斗而成,是工程,是精神,更是见证。一座座倾心打造的有形无形的桥梁,勾勒出茅以升一辈子“奋斗作桥,以身渡人”的伟岸人生;一道道跃动在中华大地上的“飞虹”,则述说着共和国70年来遇水架桥、风雨兼程的历历往事。

  共和国的桥,是圆梦之桥。“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时即兴写下这首词。这“一桥”指的就是武汉长江大桥。长江水深浪阔,旧时两岸流传着“黄河水,长江桥,治不好,修不了”的民谣,道出了百姓无奈的心声。1949年9月,茅以升、李文骥等一批桥梁专家向中央人民政府递交了《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建议建造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纪念建筑。从1955年动工兴建到1957年通车运营,建设者们以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物质条件困难,破解一道道技术难题,完成了当时领先世界的深水筑墩“管柱钻孔法”,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不但圆了国人在长江上架桥的“千年之梦”,而且奠定了中国现代桥梁事业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的基础。饱经风雨仍然坚固如初的武汉长江大桥,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风景,更是一座历史丰碑,铭记着共和国成立之初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

  共和国的桥,是复兴之桥。“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站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上的习近平总书记豪情满怀。港珠澳大桥所跨越的伶仃洋海域,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荣辱兴衰。二百年前,鸦片贩子的趸船和快艇曾在这里穿梭,海风中混杂着腐朽与屈辱的味道。如今,港珠澳大桥这座中国桥梁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建成,增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互联互通,极大增强了民族自信。“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港珠澳大桥的跨度,折射了70年中国发展跨度,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刻画了新的时代坐标。

  共和国的桥,是连心之桥。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的乌蒙山区,世代生活着汉、彝、苗、白等众多民族,村庄毗邻、鸡犬相闻,被叫做“鸡鸣三省”。赤水河和渭河相汇于此,悬崖陡立、激流深壑,两岸往来不易,修桥成为当地百姓的长久期盼。为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党和政府毅然决定排除万难,修建连接四川叙永县水潦乡与云南镇雄县坡头镇的鸡鸣三省大桥,解决三省交界一带数十万群众的出行难题。经过3年奋战,2019年7月7日,鸡鸣三省大桥主拱合龙。大桥预计在今年年底正式通车,到那时,两地跨越赤水河峡谷的时间,将从两个半小时缩短到两分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鸡鸣三省大桥的建成,打通的是当地百姓的脱贫致富路,架起的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党群同心、携手共进正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桥,连通江河两岸,跨越山岭阻隔,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70年来,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新时代,我们以梦为马、奋斗作桥,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到不了的彼岸。(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