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奋斗者”格扎:“放牧乡长”的富民梦
2019-11-26 09:28:05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波澜起伏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汹涌奔腾,浩浩荡荡。在地图上,我们不难找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沿着三江向上游寻本溯源,最终停下的地方,就是玉树。

  海拔4350米的玉树市上拉秀乡,气候恶劣、高寒缺氧,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左右。即使身体处在最佳状态,长期生活在这里,人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高海拔症状,掉牙、掉头发,体能减弱,睡眠不好,稍微有点头疼脑热都会引发其他不适……

  在犹如一面明镜镶嵌群山深处的泞吉湖畔,人们时常看见一个肤色黝黑、身材魁梧、戴着牛仔帽的康巴汉子的身影,他办公在草滩、吃住在山间,当地牧民群众因而对他有一个亲切的称呼——“放牧乡长”。他就是玉树市上拉秀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格扎。

  用“心”丈量这片“贫瘠”的土地,生活轨迹烙印在美丽的草原

  上拉秀乡,是玉树市海拔最高的乡镇。

  在这里水只能烧到80℃过一点,电子打火机不好使,要用火石,拇指蹭着转轮擦出忽高忽低的火苗,要是不赶紧用衣领遮挡,定会被风吹灭。恣意的大风刮在脸上生疼,在外面走一圈,头上一层细沙不说,耳朵鼻子里都沾满沙土,嘴巴一动,可以听到“咯吱咯吱”沙子摩擦牙齿的声音。

  然而,这样的海拔对这位“放牧乡长”来说,不仅仅是生理极限的高度,更是履行职责使命、为群众办实事的战场。

  “我出生在牧民家庭,深知只有双脚踏进草原才能听清群众呼声,只有将牧民群众当作最亲近的人才能得到信任与支持。”在上拉秀乡的5年时间,格扎养成了一个习惯——把自己的车当作移动的办公桌,广袤的草原任何一处都可以是办公点,吃风干牦牛肉、睡湿冷草地都已经是“家常便饭”。

  沉下心来真正了解牧民最担心的是什么、最急缺的是什么、最盼望的是什么,这是格扎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同时也是让自己在这里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

  下乡,一次又一次的下乡,在上拉秀方圆253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奔波,格扎似乎没有一年春节是在家过的;一年365天,在家休息的时间还凑不够一个月;身边的人也跟着连轴转,别人都说“仅仅看着,就觉得很累”……

  自工作以来,格扎与同事都相处融洽。他说,一个人关心同事,首先就要干好本职工作,不要让别人来替自己操心、费力;其次要宽以待人,热心助人,在别人有困难时去拉一把,整个乡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也就必须履行一员的义务。

  记得2016年下半年,上拉秀乡开展健康大普查工作。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共计有1万名牧民接受检查,其中,61人被检查出患有包虫病。经乡里干部协调,这些患者被转至玉树市医院及省级医院进行治疗,51人得以康复。格扎说:“因病致贫一直以来都是牧户生活穷困的最大原因之一。健康普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广大牧民及早发现病患、及时得到有效救治,被检查出患大病的牧民也能享受政府的扶助治疗,与此同时,因病致贫也从源头上得到一定的遏制。这都体现出党的温暖。”

  格扎一直坚信,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把牧民群众当亲人,才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盼,进而履职到位,服务到位。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格扎几乎每天早出晚归、风餐露宿、爬冰卧雪,在最短的时间里走遍了每个村、每个社。拿着手上的民情日记,格扎向我们说出了一组数据:仅去年行程2万多公里,换了4条轮胎,车辆大修2次,实施精准扶贫项目80余个……

  采访前,笔者曾看到过格扎未任职乡长时的一张照片。照片里,格扎有着红润的面庞、漆黑浓密的头发,精气神十足。如今,格扎的脸上已是沟壑纵横,面色略有憔悴、嘴唇黑而紫,头发明显稀疏了。

  虽然这里的很多地方看不到都市的繁华景象,放眼望去,尽是无边的荒野、绵延的雪山、汹涌的江河,但是,“用脚步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将身影印刻在每一户牧民帐篷中”这样的话,对格扎而言,绝不是说说而已。

  用“智”倾注这片希望的土地,满腔热情温暖着向往好日子的乡亲

  贫,不是“错”,没有人心甘情愿守着清贫;

  穷,没有“根”,没有改变不了的贫困生活;

  扶,要看“策”,只要对症下药,因户施策,上拉秀乡牧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就不会遥远。

  格扎是土生土长的玉树人,深知只有畜牧业才是上拉秀乡发展最大的支柱产业。牲畜品质严重退化、奶肉产量低等问题事关牧民切身利益,是亟须解决的大事、要事。可是,要跨出这一步,谈何容易!上任不久的格扎明白,积年累月的痼疾绝非开几场会、提一些口号就能改变的。

  利用自己熟悉畜牧业的优势,格扎经过多方调研协商,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选中基础条件较好的加桥村,创新成立了野血牦牛繁殖基地,引进试养体格健壮、肉产量大的优质野血牦牛种畜700余头,积极改善牲畜品种,调整畜群结构。

  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畜牧方式,牧民对于牦牛品种改良的意愿远不够强烈,加之野血牦牛野性极强,放牧和管理极为不便。为确保试养不出意外,格扎带领畜牧干部在基地蹲守1个多月,与牧民同吃住、同管护、同放牧。牦牛病了,他第一时间联系专家诊治;草料断了,他驱车到玉树市里购买;他用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努力解决试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在不懈努力下,试养取得成功,700余头野血牦牛无一死亡,头头健壮。随后,他们陆续成立了曲新、多拉、加吉娘村级生态牧业合作社,整合产业资源。目前,野血牦牛养殖已经覆盖全乡各村,有效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实现了牲畜品质改良和农牧民增收的“双赢”。曲新村和加桥村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实现脱贫。

  “放牧乡长”的目标绝不止于此。瞄准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格扎带领曲新村群众种植燕麦、芫根166.67公顷,亩产湿草达1500公斤,创造出高海拔地区种植饲草料的成功范例。这一举措解决了长期困扰牧区的饲草料供给问题,降低了养殖成本,群众致富路子变得更宽了。

  在格扎任职期间,上拉秀乡7个村实现了经济合作社从无到有的突破,贫困发生率降低,当地干部群众打心底里敬佩这个一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乡长。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格扎的视野更宽了、发展思路更清晰了:种植饲草料的同时,适当增加油菜比例,提升饲草料品质,拓宽饲草料销路;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做好生态旅游这篇大文章,增加收入,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2017年,上拉秀乡完成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任务:给全乡4.5万头(只)牛羊投保。那时,很多牧民跟风看热闹,总觉得这件事和自己关系不大。但是,格扎了解高原的恶劣天气可能给牛羊带来的风险。为了不让牧民的心血付之东流,格扎为投保的事操碎了心。那段时间,他天天带着村社干部深入牧户家中,讲政策、摆道理,耐心向每一户牧民讲解牲畜投保后的好处。

  都说人心是肉长的,在格扎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牧民渐渐了解投保的重要性,转而积极配合。于是,上拉秀乡率先完成牲畜投保工作,牧民的生活又增添了一份保障。

  依照格扎的说法,玉树的天有多蓝,上拉秀乡群众的笑脸就有多灿烂;泞吉湖的水有多碧透,上拉秀乡群众的生活就有多精彩!

  用“情”坚守这片“繁华”的土地,用无限深情展现出奋斗者的姿态

  在格扎的理念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时时刻刻以人民利益为重,无论身处何地、身任何职,都要心系群众疾苦,倾情倾力,躬身服务。

  实际上,格扎很不善言辞。当问他“你眼中的上拉秀乡是什么样的”之类略微抽象的问题时,格扎会沉默好一阵儿,像是不知怎样回答似的,只会不好意思地看着对方微笑。但是,只要具体问起上拉秀乡的点点滴滴,格扎就会用一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态度,从容应对。不同的回应方式,透露出的却都是那种朴实、干练的精气神。它像磁场一样吸引着对方,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关于他的更多故事。

  2019年初,玉树遭遇罕见的雪灾。灾情发生时,正值新春佳节,格扎与乡里干部一道,舍小家为大家,率先进入雪灾最严重的日玛村、沙宁村和玛龙村。大家与当地群众一起组建起“打通生命线”突击队,疏通道路,协助调运救灾物资,将群众的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令格扎至今难忘的是,大雪肆虐的一天,保通道路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位满脸沧桑、满眼血丝的牧民走来,紧紧地抓住格扎的手,哭着说:“牛已经死了,钱也没剩下,但是看到你们来了,我心里就不害怕了。”此情此景,让在场的村社干部几度哽咽。尽最大努力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群众的经济损失,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格扎走访慰问群众达4200多户、1.6万余人,每年下基层天数达到280天左右。逢年过节,他也总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格扎扎根基层,始终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为开展好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上拉秀乡党委书记吉松宝对格扎十分了解。他说:“只要来到乡上,工作人员总是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可是第二天还要工作,怎么办?只能靠药物维持睡眠。但是,格扎从来都是精精神神的。”对于上拉秀,格扎的情感是朴素的,仿佛带着雪山的白、大地的黄,深沉而厚重;但它又是壮阔的,如同上拉秀这片高原沃野,磅礴而激昂。

  藏族有句谚语,“好人的故事写在石头上,风吹不走,雨打不掉。”

  格扎从来不曾放下对群众的惦念,时时刻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执着坚守奋斗。他总是觉得自己为党、为群众所做的工作太少太少,而党和群众给予他的荣誉太多太多。

  吹过上拉秀乡的风依旧凛冽。格扎每每注目凝视上拉秀的角落,心中一次次坚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这份信念的背后是格扎一次又一次地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换来的是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许:有尽心尽力的好乡长,精准扶贫不再难;有忠于职守的乡干部,发展经济不再远;有执着奉献的好党员,群众致富不再愁!

  格扎的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梦:

  一个深深植根于上拉秀草原的生态强乡之梦,再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牲畜品种实现全面改善,饲草料种植更加沉稳发展;

  一个生态畜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梦;

  一个生态保护更有力、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群众生活水平再提高的梦!(作者洪玉杰系青海日报驻玉树记者站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