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典解码 | 好作风70年一以贯之
2019-10-02 09:16:50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10月1日上午,10万多各界群众参加了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
从1949年到2019年,北京举行了26次国庆群众游行活动,85岁的倪天祚有幸参加20次。国庆群众游行活动的筹备工作,伴随着他从青年步入中年再到老年,参加国庆筹备几乎占了他五分之一的工作时间。
此刻,倪天祚正在通过电视观看直播,他说:“大家看到的是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通过天门广场的画面,而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作为多次亲历者,想到的则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我十分清楚,顺利完成这样浩大的群众游行任务,离不开历次盛典中一以贯之的好作风。”
三角钱夜餐费也要审批
1951年到1955年,倪天祚连续五次以游行群众身份参加国庆游行。1956年,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机关团委工作的倪天祚第一次参与国庆群众游行筹备工作,20岁出头的他是指挥部中最年轻的,由参加者变为组织者,他深感责任重大。
“想要做好游行队伍的组织工作,合理安排队伍的集合、疏散,必须熟悉地形和路况。那时候,我们用皮尺量、算盘加,自行车也需要借,虽然累却光荣,一定要完成任务。”在老同志的指导下,倪天祚到现场察看每一条道路,并用皮尺丈量,做出标记,画出草图,特别对东西长安街路口与路口之间、电灯杆与电灯杆之间的距离,丈量得更加细致,做到心中有数。
周密的计划、科学的安排、严密的组织、严格的要求,指挥部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让倪天祚感触最深,受益终身。在紧张、艰苦、劳累的过程中,经过多年摸索、改进,历届群众游行指挥部总结出了较系统成熟的组织方案。群众游行队伍的集合时间由原来的六七个小时逐步缩短到四五个小时,1984年只用了三个多小时,当日下午一两点钟游行群众就能回到单位或家里。
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是从各个部门抽调的,都是政治可靠的党员或团员,所有人都意识到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以最强的组织纪律性团结一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记得1956年正式游行前,组织仪仗队、文艺大队、体育大队22000人进行了两次实地演习,每次每人夜餐费三角,需夜餐费13200元,作为工作纪律,这笔钱使用前都打了报告,严格审批。”倪天祚说,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吃的是烧饼,演习人员渴了就喝马路边临时安装的自来水,这样的记忆太深刻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种组织性纪律性至今难忘。
“玉米珍珠项链”与“豆包布舞服”
今年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既隆重热烈又务实节俭。倪天祚说,这在历次国庆游行中都有体现,指挥部始终坚持少花钱、多办事。
1959年,我国正处于困难时期,国庆10周年庆祝活动的经费有限。大家本着勤俭办国庆的精神,处处精打细算,千方百计减少经费开支。有些道具能自己制作的,就不到市场上去买。如仪仗队需要的一万束纸花都是自己制作的,大家出工又出料,给国家省了不少钱。抬仪仗队的队员,自备毛巾代替垫肩,一个节日下来,能省棉布800多尺、棉花80多斤。
倪天祚回忆,当年为节约还创造了“玉米珍珠项链”和“豆包布舞服”。文艺大队的前导队需要200多名女青年身穿玫瑰紫色旗袍,佩戴珍珠项链,手持彩色绢花。分指挥部的同志买了10多斤大个的白玉米粒,用尼龙线穿起来,代替珍珠项链,大大减少了开支。文艺大队前导队和舞蹈方阵演员需要3000套服装,如果按正规服装制作,每套得100多元,用印染的豆包布制作舞蹈服装后,服装费总支出不到10万元。节日当天,前导队、舞蹈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玉米珍珠项链”“豆包布舞服”在阳光下效果毫不逊色。
背负四五十斤的发报机而行
节日当天,在天安门广场两侧的东、西标语塔下,都要设立指挥总站,全面负责指挥整个游行队伍的集合、密集、行进、疏散、计时工作。
在游行队伍经过的东、南、西、北城的主要路口,一般还设有40多个指挥分站,大部分都远离天安门。每个分站大约有500名工作人员,他们指挥游行队伍,却从未亲眼看过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的壮观场面,只能从广播中听到一些情况。他们一大早就要来到现场,对队伍进行调整、疏导。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后,如果有的群众加快了疏散速度,可能导致广场内队伍出现断档,工作人员不得不来回地进行疏导、调整。
1964年国庆15周年组织70万群众游行,人数太多需延长游行时间。指挥部决定由原来的100人排面,加宽到150人排面,既确保游行时间,又使群众游行声势更加浩大。“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默默付出的战士们。调他们来的时候就讲了,你们不能行进到天安门广场。”为了及时掌握各路队伍的行进速度,指挥部调用了部队九台发报机,每台发报机重量达四五十斤,由部队战士背着,两人一组,随游行队伍的队尾行进。战士们还要边走边查看地面上在节日前写好的行进记号,随时向行进指挥总站汇报各路队尾行进速度的情况。因为那时没有对讲机和手机等工具,他们有时需要背着设备跑步前进。最后,整个游行只用了1小时57分30秒,比计划时间提前2分半钟。
快半拍与找回的2分钟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群众游行实施方案
1984年群众游行队伍行进和疏散线路示意图
国庆群众游行包含着重大的政治意义,保证两个小时内所有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倪天祚在指挥部一直负责指挥工作,对如何科学地组织游行队伍深有所感。
倪天祚拿出自己珍藏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群众游行实施方案》,讲述那段往事。1984年10月1日中午12点整,国庆35周年群众游行队伍的队尾分秒不差地通过了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宣布庆祝大会结束。
倪天祚回忆,当年演习时并不是如此顺利,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的实际时间比原定时间超过了两分多钟,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整个游行活动必须在两个小时内结束的要求。
时间紧迫,再过两天就到“十一”了。作为行进指挥的倪天祚,设想过将3500排左右的游行群众队伍,减少几十排,能将超出的时间追回来,但这却会让部分群众伤心。
紧急时刻,倪天祚灵机一动,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把游行队伍进行曲的节奏速度加快半拍,把原定的每分钟行进116步调快到每分钟行进120步。这样,队伍的行进速度稍微加快,就把超过的2分钟时间找回来了,全部庆祝活动正好两个小时。
2019年10月1日,倪天祚在家里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作为亲历者,他深知参加节日筹备工作的同志们付出了多大的辛劳,苦中有甜、累中有乐,但这是属于盛典的优良作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