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大路上·细节 | 这个地方,为何叫闽宁镇
2019-09-25 09:22:00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截至2019年7月,全国已有436个贫困县摘帽,超过10万个贫困村脱贫……9月24日晚,《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八集《脱贫攻坚》讲述了我国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反贫困斗争历程,宁夏闽宁镇的发展便是其中一个动人篇章。
1982年,国家启动“三西”(甘肃定西、河西,宁夏西海固)专项扶贫计划,拉开了开发式扶贫的序幕。1986年,成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国家扶贫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206元),划定重点扶持区域,确立开发式扶贫方针,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实施优惠政策,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1994年以后,又先后两次提高扶贫标准。
在此背景下,1996年9月,党中央作出推进东西部对口协作的战略部署,其中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共同推进宁夏扶贫工作。同年11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福建召开,两省区共同商定:每年举行一次联席会议,总结、安排对口帮扶工作,协商解决有关问题;建立扶贫协作发展基金;从福建沿海5个省辖市中选出经济实力较强的8个县(市、区),对口帮扶宁夏8个国定贫困县(区);委派挂职干部、部门对口协作等。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率福建党政代表团奔赴塞上,深入宁夏南部山区进行考察,参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双方决定共同建设生态移民点,以福建、宁夏两省区简称命名为“闽宁村”。
在宁夏,贫困地区群众整体跨区域搬迁被称为“吊庄移民”,有将村庄直接“吊”过来的意味。很快,在福建援助资金的支持下,“吊庄”闽宁村正式奠基,第一批移民从西海固地区搬出,来到这个更具发展前景的“吊庄”。
“老家十年九旱,庄稼没什么收成,吃水也是大难题,我们在大山沟沟里都快苦死了,听说政府组织移民,赶快就来了。”首批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偏城乡搬迁而来苏玉莲说,刚搬到闽宁村时,这里还在建设,看起来就像一片“干沙滩”,盖座土坯房还得把老家的旧房子拆掉,把杨木椽子拉来用。
从1997年至今,这里陆续接纳了西海固地区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万多移民,昔日的闽宁村逐步发展成为如今常住人口达6万余人的闽宁镇。截至2017年底,全镇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退出1531户655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6个贫困村全部符合贫困村脱贫出列条件,2017年6个村村集体收入达到233万元。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闽宁镇因扶贫而生,为脱贫而建,从无到有、从穷到富,成为中国东西协作和易地搬迁扶贫的样本,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2015年开始,全国共有24.2万个扶贫工作队,300多万人轮流驻扎在贫困村,与广大农民群众并肩作战。2012年末到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相当于欧洲大国德国的人口总数。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郭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