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
2019-10-22 09:27:33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大家都担任领导职务,负责一方面工作,必须做到观察分析形势要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要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要防范政治风险。
——2019年10月1日,第19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领导干部是中坚力量、关键少数,其发挥的领导作用在一个地方和部门带有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履好职尽好责,必须有很强的能力作支撑,这其中最关键、最要害的是政治能力。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
要清醒认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能不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是对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考验。任务越繁重,风险考验越严峻,政治的弦越要绷得紧一些、再紧一些。也可以说,政治能力是新时代统筹推进“四个伟大”进程中,对各级领导干部在政治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是提升政治能力的前提。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里讲的“向南走还是向北走”,绝不是军事战术问题,而是行动方向问题。“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只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始终保持强大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才能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毫不含糊、毫不动摇,才能始终确保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
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是提升政治能力的关键。政治鉴别力是对社会现象、事件、关系、形势等从政治的高度进行鉴别、判断的一种能力。政治鉴别能力的高低关系到领导干部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政治表现,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和前途命运。提高政治鉴别能力,需要炼就“火眼金睛”。这就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现象和问题。特别是面对多元化、异质化的政治传谣、社会思潮,要用好理论分析的“望远镜”和“显微镜”,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本质找规律,透过规律看趋势,自觉增强政治鉴别力。
提高风险处置能力是提升政治能力的核心。“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尤其是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为此,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风险意识,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错误思潮、模糊认识、不良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转换通道,不断提高风险化解能力。
增强政治免疫能力是提升政治能力的保证。要维护好自己的政治生命,需要不断提高政治免疫力。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或大或小的诱惑。现实中,不少人就是因为政治免疫力不强,放松了在平常事、细节上的自律,任凭小问题的“雪球”越滚越大,最终身败名裂、锒铛入狱,不仅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更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免疫力,要不断改造思想,强化党性修养,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尤其要善于敏锐鉴别身边复杂的人际关系,珍惜那些敢于交心,能够开诚布公、一针见血地为自己指出问题的诤友、挚友,净化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
增强斗争本领是提升政治能力的根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重大风险面前,可怕的不是风险本身,而是没有斗争意识、斗争精神、斗争魄力、斗争能力。领导干部要做勇于斗争的战士,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亮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发声,在推进改革发展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较真,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切实提高斗争效果。
练就过硬的政治领导本领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需要终生努力的课题。党员干部要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基础任务,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自觉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只有不断地在复杂斗争实践中积累政治经验,自觉经受大风大浪考验、经受急事难事锻炼,才能在历练中逐步变“老练”,不断丰富领导经验,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沈小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