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2019-10-15 09:50:00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如日初升、如月之恒,促进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勠力同心、锐意进取,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成为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这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国家的前途命运和党的前途命运、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早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唯有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的有机统一,爱国主义才能避免成为空洞的教条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经历了近代以来170多年沧桑巨变的中国,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回首鸦片战争后的近80年历史,中国人民努力探索救亡图存的革命真理,各种救国方案纷呈迭现,各种政治运动风起云涌,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面貌。中国共产党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带领中国人民经过98年艰苦奋斗,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胜利进军中创建新中国,在“一张白纸,正好写字”的美好期待中展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杀出一条血路”的敢闯敢试中实行改革开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以前所未有的希望呈现在人们眼前。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不可能是抽象的,不可能剥离其政治属性而超然存在,如果不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爱国就无从谈起。
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要在坚定崇高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政党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就能变得无坚不摧、战无不胜;一名党员干部有崇高的政治追求,就能在为祖国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人生历练中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全党同志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种工作和生活习惯,更好地把科学理论的强大思想力量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切实解决好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问题,锤炼共产党人思想上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理想信念的铜墙铁壁。
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上下功夫。中国共产党是最伟大、最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最忠实、最可靠的代表。全体党员干部要铸就忠诚品格,牢固树立忠诚于党、忠诚于社会主义就是忠诚于祖国的思想。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以及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确保党的领导坚强而有力。
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要在勇于担当、砥砺奋进上下功夫。“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00年前,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的发问,至今仍然振聋发聩。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具体的、实践的,需要我们用热血铸就,也需要我们用奋斗书写。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提高自身素质,练就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实践能力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坚持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确保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建设宏伟事业的高洁志向坚定不移,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战的赤子之心矢志不改,始终坚守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岗位上,让自己的人生因染上奋斗的中国红而变得光彩夺目。
我们爱我们的祖国,不只爱她春天蓬勃的秧苗和秋日金黄的硕果,也不只爱她碧波滚滚的南海和白雪飘飘的北国,更爱这一切美好事物得以安然存在的前提,即引领她从万马齐喑、暮气沉沉走向光明灿烂、繁荣富强的中国共产党和科学社会主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紧紧抓住这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积极担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把对祖国、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朴素而真挚的热爱之情转化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磅礴力量,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方闻昊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