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底气才能办铁案”
2019-10-14 10:02:59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9月26日上午8点刚过,江西省乐安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曾寿平走出办公楼,准备前往龚坊镇进行信访件初核。路上,他反复叮嘱同行的年轻同事:“一定要把原则放在首位,拿出‘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自1989年投身纪检监察事业以来,30年间,这是曾寿平时刻铭记的行为准则。分管执纪审查工作的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邹方刚说:“他坚守底线、敢于碰硬,案件交到他手里,放心。”

2016年1月12日,县纪委信访室收到了关于某村支部书记虚报种粮面积套取国家粮食补贴的举报,曾寿平接手处理这一信访件。

调查过程中,各种明里暗里的“招呼”纷至沓来,说情者中不乏曾寿平的老熟人、老朋友。

一天深夜,一位朋友突然到曾寿平家中拜访,临走时扔下一个信封,便没了踪影。曾寿平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沓现金。他赶紧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原来,信封里的2000元钱是审查对象送来的,希望曾寿平“不要太认真”。

审查对象的如意算盘落了空。第二天一早,曾寿平便找到那位朋友,把信封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

“有底气才能办铁案。既然选择了纪检监察事业,就必须牢牢守住底线,否则哪有底气去监督别人?”在人情压力面前,曾寿平穿上了一身刀枪不入的“铁甲”,无论是打听情况的,还是请客吃饭的,他都一律严词回绝。

一些朋友说情不成,便厉声指责他:“你可真是不通人情的死脑筋!”曾寿平却说:“这是我的工作,我相信真正的朋友会理解我的做法。”

在他的带领下,调查组白天走访村民、调查取证,晚上整理谈话记录、分析资料,迅速查清了该村支部书记伙同数名村干部、村民十余年来虚报套取国家多项资金共30余万元的违纪违法事实。

多年来,曾寿平把经手的案件都办成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铁案。一次,省委巡视组转来一封举报信,信中反映了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李某违规发包工程、医院账目混乱等问题。调查时,曾寿平发现医院收支费用项目繁杂,自李某担任院长以来,已经攒了满满几柜子的账本。

“只有把他任职这五年里的往来资金拿筛子过一遍,才能把问题查实查透。”所有的账本被曾寿平悉数带回了办公室。一天早上,县纪委监委办公室主任罗鸣发现他两眼肿得厉害,一问才知,他昨晚在办公室里看账本看了一通宵。

功夫不负有心人,深挖之下,曾寿平不但查实了举报信中提及的问题,还从账本中发现了医院违规收费的证据:“西汀注射液的进价是25.52元,售价却高达36.69元,加价远远超过了政策允许的15%。”一个月后,案情水落石出。

查案时,曾寿平永远冲在前面,但在荣誉面前,他却选择了退后。组织推荐他评先时,他总是摆摆手说:“能把本职工作做好,我就很满足了。把荣誉多给年轻干部,他们也能多一些信心和动力。”

曾寿平自幼在农村长大,对农民抱有很深的感情。这位执纪审查时说一不二的“黑脸包公”,在贫困群众面前却成了一位无微不至的“贴心暖男”。

流坊村贫困户陈正林与妻子都已年逾70,家中卫生无人打扫,院落里堆满了杂物、垃圾,房屋周围杂草丛生。曾寿平走访时看到这一情景,二话不说便卷起袖子开始打扫。忙活一上午后,老两口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而他身上穿的浅蓝色衬衣已经被汗水和灰尘染成了深色。

9月,正值晚稻丰收的时节,曾寿平牵头带领由3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利用双休日帮助蔡坊村的贫困户收割稻谷。烈日当头,他头顶草帽,手握镰刀,第一个跨入稻田里开始劳作。在他的号召下,志愿者们一个个干劲十足,忙得汗流浃背。

“天太热了,来喝点凉茶吧!”贫困户老戴握住曾寿平的手,感激地说:“我身体不好,这几年多亏有你,你就是我的亲人啊!”

如今,曾寿平挂点帮扶的贫困户已经陆续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这让他十分欣喜:“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脚踏实地。群众生活幸福,我感到很欣慰。”(本报通讯员 黄红梅 江润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