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公园”到电商服务站
2019-08-19 09:58:00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几天前,伴随着夏日的阳光,笔者来到广东省罗定市罗平镇围头村电商服务站,欣喜地看到货架上摆满了有机腐竹、荷香米、水果莲子等30多种当地土特产品。一台自助机摆在旁边,“厂家直供,假一赔十”8个大字赫然在目。
殊不知,这个小小的电商服务站,却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插曲”才得以“诞生”。“如果不是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介入,这里就是文化公园,而不是电商服务站了。”围头村党支部书记彭汉基表示。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时间要追溯到去年5月。当时,作为省定贫困村的围头村违规改变扶贫资金用途,将19.8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用于建设村文化公园。很快,相关问题线索被反映到罗定市纪委监委。
“刚开始与涉案对象接触时,他们对我们的调查、谈话都比较排斥。他们认为建文化公园可以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并且没有任何人把扶贫款装进自己的口袋,每一分钱都投入到了村委文化建设工程中,为什么要接受审查调查?”牵头负责调查该案的罗定市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陈耀连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面对这种情况,办案人员引导涉案人员再次学习领会《广东省财政支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资金筹措方案》等精准扶贫有关制度,对照审视围头村用精准扶贫资金建设村文化公园事件。
筹措方案对“资金用途”作了明确规定:扶贫开发资金主要用于直接促进扶贫开发帮扶对象增收。使用范围包括扶持扶贫开发帮扶对象就业、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创收能力、资产收益扶持等。很显然,围头村文化公园项目并未直接促进扶贫开发帮扶对象增收,不符合扶贫资金用途要求。
“扶贫贵在精准,你们在申请审核文化公园项目时,考量过这个项目能否直接为贫困群众创收增收、实现经济效益吗?”调查组向涉案人员耐心细致地讲解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
“当时只是想着该项目对村民有利,但确实没有考虑到为贫困户创收增收问题。”
在调查组的引导教育下,涉案人员心里的疙瘩慢慢解开了,他们逐渐认识到在理解精准扶贫政策方面存在的偏差,积极配合市纪委监委的相关工作。最终,罗定市纪委监委给予彭汉基党内警告处分,罗定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和罗平镇相关工作人员因未正确履行审核和监督管理责任,也被给予相应处分。
“在脱贫攻坚战中,精准执纪不能缺位,要以精准执纪助力精准扶贫。”罗定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为帮助围头村落实整改,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精准扶贫的效用,罗定市纪委监委和罗平镇各明确1名班子成员对围头村进行帮扶。围头村委及时进行整改,召开村民大会讨论资金用途。于是,文章开头提到的电商服务站热热闹闹地开张了。
如今,村民足不出户便能将自家的农产品卖得远、卖出好价钱,生意越来越红火。村里还建设了光伏项目,仅此一项,便可为每户增收超过15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实现由“零”到8万元的突破,电商服务站让围头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本报通讯员 陈优华 朱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