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红脸出汗” 地头淌出“清泉”
2019-08-13 15:08:42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管子修好了,来水了……”炎炎夏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银罗村,枇杷种植户吴志碧听说灌溉管道修好可以用水了,急忙奔向枇杷林打开阀门,接水浇地。看见干涸已久的枇杷树“喝上”清泉时,吴志碧露出了笑容。然而,就是通水这样简单的事情,却让吴志碧等几十名枇杷种植户纠结了4年。

天仙镇银罗村枇杷种植面积7000多亩,是村里的主导产业,枇杷种植收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做大做强枇杷产业,保障果农增产增收,2015年,天仙镇向纳溪区水务部门申请节水灌溉项目,项目投资100余万元,项目内容是在枇杷产业带上安装主管3.5公里、支管7公里,惠及银罗村6个村民小组。

吴志碧的枇杷园地处半山腰,“望天”灌溉的依赖性强。看到节水灌溉项目主管的阀门安到了自己枇杷园,她起初很高兴,认为从此以后枇杷灌溉有保障了。然而近4年来,灌溉水管要么压力不足,要么水管损坏,要么阀门生锈……一直没有正常供水。“给镇、村干部反映过多次,可一直没有解决问题……”银罗村枇杷种植户刘永琴对灌溉水管不能正常用水也意见很大。

今年7月,纳溪区纪委监委干部在入户走访时,收到银罗村群众的反映后,立即把这一事项列为漠视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进行督办,并通过泸州市“阳光问廉”直播节目曝光。

“国家投资100多万的惠农工程为啥没有发挥作用?群众反映的问题为什么未能得到解决?”7月16日下午,泸州市2019年《阳光问廉》电视直播节目以《被敷衍的惠农项目》为题对该项目进行问廉。问廉现场,主持人向被问廉单位负责人频频发问,追根溯源问症结。媒体观察团的点评直指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顽疾。

“这次问廉使我们深受警醒,说明我们的基层干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离群众要求和期盼还有很大差距。”问廉现场,天仙镇党委书记马刚“红脸出汗”后表态承诺:“立即整改,保证3个月整改到位。”

节目播出后,天仙镇有关领导会同纳溪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水务专家及村干部深入银罗村枇杷基地现场查看,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全程排查管网问题、督促倒排工期施工。7月31日,被曝光项目的主管道全线通水。下一步还将增加支管建设,让惠农项目惠及更多的农户。“水管修好了,我们种植户终于不再因果园浇不上水而着急了。”通水后,银罗村村民何先德说。(本报通讯员 金其云 齐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