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乡邻 摆“龙门阵”
2019-08-05 09:59:28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前段时间,我请了几天年休假,回到豫东乡下老家走走看看,也想顺便探望一下幺叔和马婶。

我父亲本是独生子,被我尊称为“幺叔”的,其实是家族中跟我父亲同辈、排行最末的一个堂叔。自打父母过世,已在外地定居的我只是偶尔回乡下老家探望走访。屈指算来,他俩如今也是七旬老人了。

“幺叔!幺叔!”走近幺叔居住的老屋,只见他在门前菜园子里正忙得不亦乐乎。听到我的声音,他连忙扔下手中活计,迎上来紧握住我的双手,打量了好一阵儿。“快五六年没回来了吧。回来好啊,走,咱回家去。”

中午,几个堂弟、堂妹早已煎炒烹炸张罗了一桌子乡间土菜,摆上碗筷,倒上自酿的土酒。“是小四侄儿回来了吗?我看看,在哪儿?”正准备开席,院外忽然传来一阵粗喉大嗓的嚷嚷声,不用说,一定是风风火火、快人快语的马婶来了。

“多年不见小四侄儿,今儿个我也得沾沾光陪着喝上一盅!”马婶寒暄了几句,坐上桌就端起了酒杯,大伙儿推杯换盏,说说笑笑。

席间,马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发布”了一个“特大新闻”:“大伙儿听说前李村村主任被查的事儿了吗?哎,才干了两年呐。听说他写的什么‘检查材料’还挂上了县里的网站呢……”

“听说是乱伸手贪了不少政府下拨的扶贫资金被查了,可能还得被法院判刑蹲上几年。”幺叔似乎知道些情况,也随口续上几句。堂弟堂妹接过幺叔和马婶的话茬儿介绍说,那个村主任不到40岁,人缘好,脑子活,办事也挺勤快,就是“小聪明”没用在正道上,把村里贫困户享受的扶贫项目补助款想法儿打入了自家的“一卡通”,前不久被人举报了。

一边听大伙儿闲聊,一边用手机打开当地纪委监委网站,我果然查到了那名前李村村主任因骗取、贪占扶贫资金等问题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情况通报。

“马婶、幺叔,用句时髦的话说,这叫‘村官落马’。那个村主任就是群众身边的‘蝇贪’,因为向扶贫资金‘动奶酪’才落了马。挂网的‘检查材料’,其实是纪检监察机关按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的要求,让他写的‘忏悔书’!”我帮马婶、幺叔的一唱一和作了“小结”。

“对对,‘村官落马’!对欺负群众、胡作非为的那些‘苍蝇’,就是要狠狠拍打,让他们亮亮丑,也帮咱老百姓解解气!”马婶和幺叔听完笑得前仰后合,又碰了碰酒杯,一口喝下。

散席后,大家意犹未尽,又在院里拉开小圆桌,泡上一壶“信阳毛尖”,继续摆起“龙门阵”。谈笑间,“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救命钱”“高压线”“获得感”等好些时髦词汇不时从大家嘴里冒出来,让我很是感慨:这些农村老人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十分关注时下国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通过身边的变化感受着改革开放和党的富民政策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痛恨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基层贪腐现象。他们身上体现的,不正是浓浓的家国情怀吗?

让贫困人口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和幺叔、马婶其实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期待各级各部门要用好党纪国法这个“撒手锏”,对那些触碰“高压线”、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人严惩不贷,千万不能让国家的好政策生生打了折扣、变了味道。

(作者张闽生系安徽省蚌埠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