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带来致富甜
2019-07-24 16:28:08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赵书记,你上次开会说今年村里还要再种300亩藤椒树,啥子时候开始搞嘛?”芒种刚过,四川省苍溪县浙水乡梁山村三组的老陶就找我“盘问”起来。
老陶名叫陶家林,是浙水乡梁山村的致富带头人。四年前,老陶家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母亲、妻子常年患病,家里只能靠他打点零工补贴家用。
老陶家困难,老陶所在的梁山村也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2015年,我被单位选派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基础设施差、经济发展滞后、信访矛盾突出……一个个问题横亘在面前,让我举步维艰。
走马上任的第一天,我带领驻村工作队员挨家挨户走访,逐一座谈了解情况。从大家的口中得知,由于村里低保评定不规范不公开,村民们总认为干部优亲厚友,导致村里的信访问题突出。
如何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我抓住全村低保动态调整的时机,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严格执行评定标准和程序,由全村村民进行无记名投票,现场唱票、现场公示,让低保评定公之于众。二组的老梁虽然在此次调整中按照规定不再享受低保,但他非但没有到处抱怨,反而逢人就说结果是大家评出来的,他心服口服。此后,全村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例因低保问题而产生的信访。
凝心聚力后,我瞄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年之内,我保证解决大家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的问题。”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我立下了“军令状”,当时很多村民对我这个“毛头小子”半信半疑。
为了赢得大家的信任,从那以后,编制项目实施规划、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协调项目推进便成为我的头等大事。东奔西跑抓协调,和村民一起劳动。不到一年,我的承诺全部兑现——全村农网改造顺利完成,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5公里村组道路全部硬化,村民们改变了看法,大家亲切地叫我“小赵”。
有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决定放开手脚去烧旺产业发展的“持久之火”,让大家尽快脱贫致富。
梁山村是典型的旱山村,产业基础薄弱,全是传统农副产品产业,规模小、增收效果差。村主任老徐告诉我,村里以前也发展过猕猴桃产业,但是群众积极性不高,加之管理不善,最后“只见树苗,不见挂果”。
“要不我们就照往年,在水库里养点鱼,这样也算完成任务,你好歹有个交代。”有人劝我。
发展短平快产业能交差,但这并不能完成扶贫的目标。“发展产业不能只图交差,我们必须发展长效特色产业,增强群众自身‘造血’功能,才能真正让大家脱贫致富!”打定主意后,我便和驻村农技员上网搜索资料、咨询农业专家、征求村民意见,经多方论证和讨论,最后决定在全村发展藤椒产业。
我们利用村里的产业发展资金改土建园,发动全村群众整理土地,栽种藤椒树苗。2017年3月,400多亩藤椒产业园很快建成,盛产期可实现每亩收入8000元。响应村里号召,老陶也率先种了8亩藤椒树,初投产就收入了8000多元。尝到甜头后,老陶的积极性更高了。
“藤椒产业很适合咱们村,现在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咱们村的37户贫困户在2018年全部脱贫了。”村民老徐高兴地说。
“再加把劲,争取藤椒加工项目尽快建成投产,让大家早日享受致富带来的甜!”看着村民的笑脸,我暗自下定决心。
(赵川 作者系四川省苍溪县纪委监委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