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村的“试验田”
2019-07-18 10:00:17 作者: 编辑:蒋健 来源: 点击:
袅袅炊烟,鸡犬相闻。四门子镇后山苍翠,山羊峪河缓缓流淌。我和村民一起掐着土豆秧上的花。“这4亩土豆,再过一个月就要收获了,接下来就要种水果萝卜。”如今一提起蔬菜种植,村民们都喜形于色。
2018年3月,丹东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选派我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来到凤城市四门子镇人民村。“这里村民种地不精细,除了种苞米,其它啥也不种。一年洒两遍药,头遍是除草,二遍为除虫。”我到村里的第一天,村干部介绍了人民村的情况。
要想带领村民从根本上脱贫,先得找一个好的扶贫产业。我组织村民到两个农场考察,谈妥村里种植水果萝卜,农场同意保底回收。起初村民还同意,可是一较真要签订种植合同时,他们变卦了。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要想带动村民,不仅得做思想上的引导,还得自己做个示范,用身体力行和实际成果打动村民。于是,我一方面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鼓励村民,一方面和村干部合计,决定开辟一块试验田,给村民做个样子。
说干就干,我从村民手里租了两块地。一块地栽上了土豆和水果萝卜,从选种到栽种、施肥再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和村民共同切磋;另外一块山坡地,栽上了软枣猕猴桃苗,我选栽的二年苗,成活率高,长势喜人,当年即可零星挂果。为了保证品质,我在栽软枣猕猴桃时不给树苗喷洒农药,而是使用“灭虫神器”:把塑料瓶剪成小篮子形状,里面放上白糖和农药,灭虫效果明显。
日子一久,我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村民观念的改变,他们也开始种起蔬菜。我还从宽甸县虎山镇引苗入村,教村民种植软枣猕猴桃。农作物种植品种多样了,土地得到了开发利用,村民的收入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如今村民见到我说:“本来以为你搞试验田就是走走形式,没想到搞得这么好。”
“八山一水半分田”的人民村,未来的脱贫出路还是要“靠青山、变金山”。我也将发挥好“试验田”的作用,探索出更多帮村民致富的好办法。
(作者于涛系辽宁省丹东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