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员”的另一层含义
2019-06-21 09:50:21  作者:  编辑:海南网台  来源:   点击:

       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强调指出,“良好政治生态是涵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土壤,是党的生机活力的源泉,是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障”,并把“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必须发挥好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和监察体制改革带来的强大制度优势,把营造和维护风清气正、海清河晏的良好政治生态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履行好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关键要提高政治站位。纪检监察机关要带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筑牢忠诚于党、忠诚于领袖、忠诚于核心的政治灵魂,坚守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的政治品格,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捍卫者,自觉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不断加强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和党章党规党纪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党员干部把“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四个服从”融入到思想里、体现到行动中,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践行“两个维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筑牢纪律规矩的“防火墙”。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维护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特殊使命和重要职责,深入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状况专项检查,深入开展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教育,深入开展以案说法等警示教育,切实加强对执行政治路线、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七个有之”问题高度警觉,把政治上发生蜕变,当面喊口号表忠诚,背后另搞一套,恶性难改的“两面人”从党内及时辨别出来、清除出去。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坚决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各自为政行为,以铁的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同时也要大力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让崇尚实干、崇尚落实、崇尚实效蔚然成风。

  把牢选人用人的“风向标”。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风向标,用人风气好坏直接影响党内政治生态。严格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规定,严把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立足纪委监委的本职工作,严肃查处选人用人方面的违纪违规问题,让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

  常念作风建设的“紧箍咒”。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大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度,决不能让“四风”反弹回潮。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发力、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抓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查清,保持常抓不懈的定力和韧劲,保持勤抓不懈的节奏和频率,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处理一起,越抓越深,越抓越细,越抓越紧,不断增强纠正“四风”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不断完善改进作风长效监管机制,反复抓、抓反复,对顶风违纪者严查快办,对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以严的标准、硬的措施,着力解决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等突出问题,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用好监督问责的“杀手锏”。严管就是厚爱。要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位党员、每一名干部、每一个党组织,始终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保证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没有例外、不搞特殊,有效防止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在强化监督的同时,以常态化、强有力的问责,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充分发挥问责警示教育作用,切实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发现问题苗头及时提醒,触碰底线及时纠正,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让纪律的戒尺严格规范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治“病树”、正“歪树”、拔“烂树”,保护好“森林”健康,切实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兰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苟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