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方面发力提升派驻监督质效
2019-06-20 10:26:25  作者:  编辑:海南网台  来源:   点击:

实现新时代派驻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将监督作为树立“派”的权威、发挥“驻”的优势的基础性工作,把握“重点、方式、效果”进行探索实践。

锁定监督重点。压实“关键少数”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切实把“两个维护”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执行,是派驻监督工作需要锁定的重点。要构建“关键少数”履责监督网络。紧盯履责“个性化”,监督驻在单位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结合自身岗位特点以及落实主体责任的薄弱环节逐一拉列“个性化”责任清单;紧盯履责实效性,充分运用通报曝光、检查考核、约谈提醒等监督手段,借助驻在单位党建督导检查、党建述职评议等监督资源,加强对履责情况的跟踪问效。要守住“关键少数”廉政监督关口。聚焦政治纪律,加强对民主生活会的列席监督,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出具好党风廉政意见,处置好个人有关事项申报问题线索,督促组织人事部门将领导干部应知必会党内法规、纪律规定纳入培训内容,定期推送廉政教育素材,提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聚焦驻在单位党组织班子及其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情况,建立体现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双轮驱动”、精准监督和日常问效协调统一的约谈工作体系,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以约谈促改进的工作局面。

创新监督方式。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提高派驻监督质效,需要在监督方式上寻求创新、有所突破。要用好用活信息监督手段。立足驻在单位部门职权运行的差异性,紧盯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廉政风险点,用好用活科技信息化手段,开展具有地区和部门特点、覆盖权力运行过程的信息化监督,实现对监督工作的系统化管理和监督情况的全面即时掌握。要做常做严通报提示机制。针对履责情况构建驻在单位党委通报、派驻机构专项通报、日常“点对点”通报相结合、常态化的通报提示机制,注重增强“点名道姓”“见人见事见细节”的震慑力。要创建创新动态监督档案。从归纳和厘清重点监督事项入手,构建涵盖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党内监督制度落实、监督执纪等重要方面的监督动态数据库,实行动态化、档案化管理,并建立定期统计、动态分析、常态核查配套机制,通过各项数据指标动态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监督措施,抓早抓小、有的放矢。

追求监督效果。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还是监督效果最大化。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在强化第一、第二种形态运用,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上多下功夫,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要强化惩前毖后效果。在督促驻在单位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引导的基础上,重点结合执纪审查情况,建立典型案例剖析提示和问责案件通报机制,对突出的违纪案件,第一时间介入研究,总结提炼重点提示,真正让案发单位引以为戒。要发挥治病救人作用。探索在送达处分决定时递送“组织寄语”,指导违纪人员所在党组织通过开展跟进帮扶等方式,让被处分人员感受到组织不抛弃不放弃,真正在思想上受感化、认识上有提高、行动上有改进。(石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