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破除“过度留痕”
2019-06-05 10:05:33 作者: 编辑:海南网台 来源: 点击:
工作留痕,顾名思义就是工作后要留下痕迹,在各种检查考核中广泛应用,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重要凭证。工作留痕本意是为了加强管理,便于总结,防止工作浮于表面、应付了事。有些工作适度留痕,进行相应的宣传,可起到推动工作、传递正能量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很多部门单位在检查评比中要求“工作留痕”,大事小事都要求有方案、有会议、有文件、有总结、有照片,并以此作为评分的依据,导致“留痕”背离了初衷。这样的“过度留痕”不仅失去了“工作留痕”的目的意义,成为了基层工作的负担和累赘,而且还助长了形式主义歪风盛行,使上级的重要决策部署得不到有力的落实,可谓是舍本逐末、事倍功半。
破除“过度留痕”,关键在于改进检查考核方式方法。检查就是指挥棒,如果过分强调留痕、依赖留痕的检查考核方式不改,那么基层的必选动作就不敢改,否则因为“留痕”不到位影响了本单位工作成绩,岂不白忙乎一场,有理说不清。破除“过度留痕”,就要从检查工作开始,立足基层工作实际,强化结果导向。不得简单将有没有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要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这样既为基层减了负,又为干部加了压,真正“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破除“过度留痕”,要注重作风建设,从源头抓起,发挥“头雁效应”。“过度留痕”盛行在基层,根子却在上头,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症状。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用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扎堆检查、层层加码、多头重复等现象,与相关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不扎实密切相关。对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一方面,要按照中央要求,加强源头治理,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索要材料报表的总量和频次,同类事项可以合并的要合并进行,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另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带头落实中央各项规定要求,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心思和力量用到干实事、谋实绩上来,营造起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工作是干出来的。最好的“留痕”,莫过于干出实绩、留下口碑。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许多挑战要应对,许多发展不平衡待解,各项事业都需要踏踏实实干出来,而不是只做表面文章,搞花拳绣腿。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的党员干部,必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留一些经得起时间检验、获得群众认可的“痕迹”,才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陵水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