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督查考核发力破解“过度留痕”难题
2019-06-05 10:04:26  作者:  编辑:海南网台  来源:   点击: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期、攻坚期,越来越多难啃的“硬骨头”被分摊到基层。基层干部在化身“全能手”,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常态化实行“5+2”“白+黑”模式的同时,也被繁重的督查考核材料、五花八门的报表、事事处处留痕等占据大部分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精力,让他们苦不堪言,但又无可奈何。

  “过度留痕”从表面上看是为了通过这些留痕能够了解基层“干了没干,干了多少”,给相关部门开展督查考核提供方便。但本质上,反映出一些部门重形式、走过场,应付敷衍的工作作风,不但造成了基层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让推动实际工作“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将产生不利影响,阻碍发展,必须坚决予以。

  破解“过度留痕”,督查考核部门须先发力。俗话说,解决问题要抓要害、抓关键点。督查考核部门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者,“过度留痕”必须从督查考核部门改起。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沉下心境真正了解基层单位的问题和症结,摸清问题底数,科学界定考核内容,对于可能增加基层工作负担、不能体现工作成效的考核内容要坚决予以清理。要进一步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加大实地查看、民意测评、工作绩效等方面,坚决改变“唯台账是举”、“以材料论英雄”的现状。要强化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实绩导向,明确奖惩机制,对于应付检查、敷衍塞责、工作滞后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理,对于工作实绩突出、创新举措多的单位和个人要培树典型,通报表扬,切实给肯干实干担当的干部以激励,不断营造基层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对于利用“责任状”“责任书”等推脱责任、谋取私利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严肃执纪问责,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同时,要进一步用好问责利器,做到依规依矩问责、科学问责、精准问责,避免出现问责泛化简单化的问题,既让干部感觉到震慑,又让干部增强红线意识,达到以问责警醒干部、推动工作的目的。

  只有对“过度留痕”实施“靶向治疗”,才能精准破解形式主义难题,让基层单位和基层干部回到正常工作轨道上来,集中精力抓好基层各项建设。(海口市龙华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