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整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要努力做到精准发力
2019-02-28 11:06:00  作者:  编辑:海南网台  来源:   点击:

       省纪委七届三次全会指出:“继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盯住产业扶贫、对口帮扶、扶贫工程等重点领域,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零容忍。”如何贯彻全会精神,为全省精准脱贫、全面实现小康保驾护航,这是摆在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纪检监察机关应清醒意识到肩负的责任,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治理力度,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尤其要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找好切入点,做到精准发力。

  从惩防上做到精准发力。一是着力抓好警示教育。运用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廉政微信公众号、廉政短信、典型案例展板等方式,加强关于惩防扶贫领域腐败与作风问题的宣传教育力度。二是着力抓好主题教育。以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专题活动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不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确保广大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做到勤政廉政。三是着力抓好扶贫夜校工作。利用扶贫夜校平台,推行“纪法教育”栏目,对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党纪国法和廉洁扶贫教育,突出身边事身边人,以案释纪,从中激发干群互动让党员群众更加系统性、常态化的感受教育熏陶。三是着力抓好谈心谈话。对于“补偿心理”“侥幸心理”、懒政怠政等问题突出的干部,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谈话,定期敲响廉洁警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提高扶贫工作干劲。

  从渠道上做到精准发力。一是强化上级监督。继续加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定点联系督导工作机制,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指导督办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的办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引领纪检监察干部提高扶贫领域线索发现和查办能力。各派驻机构、监督执纪部门要把握履行好“监督的再监督”要求,严格按照省纪委监委下发的《执纪监督工作暂行办法》《监督检查清单模板》,细化监督检查清单,精准开展整治活动。巡察机构要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擦亮“探头”,把对巡察方向,打好专项巡察+“回头看”组合拳,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提升监督实效。二是加强同级监督。单位“一把手”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督促各分管负责人互相监督,履行好“一岗双责”。认真梳理扶贫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特别是优先抓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者影响扶贫成效的关键环节,如扶贫资金拨付、产业项目扶持、“三保障”落地以及各项涉农补贴工作的受理办理过程,细致排查风险点 ,发现问题,及时整治。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检查中,要紧盯识贫脱贫不精准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采取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约谈函询等组织措施,管好“大多数”,严惩“极少数”。三是扩大社会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利用村务公开信息栏、扶贫政策宣传栏、信访、网讯、微信等监督载体,紧盯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有效监督干部的廉洁履职行为。探索建立跨区域交叉复核机制,纪检监察机关之间针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进行会商“把脉”,提高查找问题的精准度,提高问题整治的实效性。

  从把关上做到精准发力。一是把好线索排查质量关。有些举报人以举报为幌子,借纪委监委的力量泄私愤、报私仇。要构建完善的线索排查机制,对信访件要注意甄别、评估,对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尤其是诬告陷害、盲目重复举报的检举控告要及时排除,以免造成不良影响。二是准确把握“三个聚焦”。一要聚焦“关键少数”。重点加强对村支书、驻村工作队、镇扶贫工作分管领导、住建、教育、卫计、财政等掌握公共资源、项目资金管理分配权部门的监督管理,在信访受理、线索评估、审查调查的各环节中列为重点监督对象,尤其对有过提醒诫勉谈话的干部,要密切关注,阻止他们的问题加深与恶化。对胆敢向扶贫财物“伸黑手”、在扶贫产业中搞腐败的干部及时加以整治。二要聚焦重点问题。持之以恒正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乱作为、不善为等扶贫领域等不良作风,准确紧盯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截留私分等扶贫腐败问题,针对当前因失职失责造成识贫不准、剔除不及时、“错评”“漏评”等影响脱贫攻坚大局、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腐败现象,精准及时查处。三要聚焦专项治理。积极贯彻落实省纪委七届三次全会关于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部署要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年、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的各项工作安排,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对发生扶贫领域腐败严重、作风问题突出的地区、单位,要建立“一案一整改”制度,以问题为导向抓出常态,抓出长效,真正做到“三年反腐整治伴随三年脱贫攻坚”。

  从问责上做到精准发力。一是推动落实好“一岗双责”。在问题线索督办、监督检查、巡视巡察等环节督导基层党政部门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责任落实。督促“一把手”发挥好主抓作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防止责任空转、虚化。二是持续加大问责的精准度和力度。严格执行问责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强化对“四个专项”治理、“五个绝对不允许”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国(省)检中查出的扶贫工作流于形式、群众反映集中强烈、突出问题多发的单位或个人坚决实施问责。对严重违纪违法造成恶劣影响的,从直接责任者直至领导责任者一律给予严肃的问责。三是正确把握问责方式方法。要理解运用好“三个区分开来”,谨防过于严苛、简单、机械。要善于做到以问责促担当,以问责教育调动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真正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精准落到实处。 (临高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