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个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通过鉴定
2015-07-30 23:41:41 作者: 编辑:hkjw_root 来源: 点击:
网络时代的到来,成了村务公开转变形象、“咸鱼翻生”的契机。湛江市恰好抓住了这个契机,建立省内首个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村务e路通”。 湛江市是个农业大市,现有行政村1503个,农村人口四百多万,占全市总人口的六成。“村务e路通”开发后,无论是涉农资金、惠农政、村中财务和党务,还是农村公共气象,凡是农民关心的村中大小事,农民都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电话语音、互联网站、手机WAP网站等多种途径进行查询。除资讯查询、电子投诉,还可在网上对各个单位进行电子评测,对各地信息公开情况自动评分并对工作滞后的单位进行预警,新平台将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实实在在地交到村民手里。 平台开通当天,监察部副部长姚增科亲临现场高度时评价称“这是探索村务公开的一个有益尝试。” “村务e路通”的一个重头戏是网上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其中,最受村民关注的财务公开按每年、每半年、每月分类公开,既有宏观上的村年度财务计划、资产负债情况、收益及收益分配情况,也有详细的每月收支明细表。随机点开赤坎区调顺村委会的5月收支明细表,表格中分项列明5月份调顺村委会经营、农业税附加返还、补助和投资等收入的数额,结算经营支出、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并注明村委会单位负责人、理财小组组长、中心主任和主管会计。 村务做得好不好,通过查阅“村务e路通”的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就可一目了然;对村务有疑虑的,还可利用平台上的网上信访功能,进行电子投诉。 据统计,至今年7月底,“村务e路通”点击量527万次,信息发布量70多万条,通过投诉系统,全市查处农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47个,化解群众对村干部的误解338件次,涉农信访量下降52.7%。 “村务e路通”使村民的角色成功转型,村民掌握了主动权,从以往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成自主的资讯获得者,监督权和参与权得到保障。 推广 监督资源整合如何显成效?20批同行参观考察“村务e路通” “村务e路通”运行至今正好一年,当初的网络平台已经发展成为一套有效的机制。“村务e路通”的成功尝试加快了湛江市整合全市网络监督资源的步伐。2005年开通的“行风热线网”3年来一直是群众重要的诉求渠道,投诉答复率100%。湛江市2008年底进行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市县并网,实现全市行政审批事项事前公开、事中实时监控、预警纠错、事后责任追究及对审批过程的绩效评估;审批事项时限由原来平均法定的20.9个工作日,减半为9.5个工作日。湛江的“清风竹影网”在今年6月开通,开设的“举报投诉”频道将全市20余家“官方”举报投诉信箱或电话整合在一起,既有书记信箱、市长信箱,也包括行风投诉、旅游投诉等。网友戏言“网络监督资源整合”是“吃八宝饭”,用料齐全、营养丰富,“一罐解决,方便得很。” 如今,湛江的“村务e路通”已是声名在外。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到湛江参观考察“村务e路通”的各地同行有20多批。与湛江市接壤的雷州市在今年5月召开工作会议时就将“村务e路通”确定为雷州信息品牌,重点打造。 “村务e路通”未来的推广目标已不仅仅锁定于广东本土。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今年在南昌的中国移动信息化服务三农会议上说,“村务e路通”有新意,值得在全国推广。 【链接】 “村务e路通”产生五大社会效益 据介绍,“村务e路通”运转一年多以来,已经充分发挥了加强农村民主管理的巨大作用,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解决了村务不透明问题。2008年8月,湛江市坡头区乾塘镇三片村村民在平台上查不到出租虾塘的经费4000元,怀疑村干部贪污了。镇纪委接到投诉后,查明是村委会会计陈某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了,镇纪委给予陈某党纪处分,并及时追回了挪用资金。 二是解决了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廉江市青平镇那毛角村某村民通过平台“电子投诉”反映,该村许多项目支出很大,资金流向不明。经查实后,廉江市纪委对该村一名私自挪用村集体资金的退休干部进行了查处,并追回被挪用资金。 三是解决了监督渠道不畅通问题。廉江市雅塘镇某村委会干部张某冒领上级扶持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专项资金4000元,群众在平台上发现疑点后,投诉到廉江市纪委。该市纪委迅速组成工作组展开调查,及时查清了张某的问题,责令退回冒领的资金,给予张某开除党籍的处分,依法罢免其村委会干部职务。 四是解决了干部作风不正问题。过去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村干部不良行为得不到制约。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是湛江钢铁项目的所在地,该区纪委把钢铁项目征地中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信息在平台公开。群众得知征地拆迁期内不能抢建的消息后,投诉该区一名乡镇干部违法抢建,该乡镇干部被责令作书面检讨,在全区通报。 五是消除了各种原因引起的干群误会。今年7月下旬,遂溪县乌塘村委会村民梁马仔到镇纪委上访,反映他与陈某饲养的母猪数量差不多,但他6月份领取到的上年度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款只有3600元,而据说陈某领取到1万多元。镇纪委有关人员接访后,了解到陈某领取的补贴款是4000元,而不是1万多元。镇纪委接访人员将具体情况向梁马仔说明后,梁半信半疑。为彻底消除其心中疑团,镇纪委接访人员打开“村务e路通”平台,向他展示了清清楚楚地记载有他和陈某以及其他村民领取母猪饲养补贴款数字的乌塘村委会《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情况表》,梁马仔对此相当信服。 记者观察 应创造条件让村民实现监督权 自1998年开始,我国的村民自治进入了一个普及深化阶段。但在一些地方,作为“村民自治”的核心关键词,村务公开却遭遇“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尴尬,村务公开的效果与之前的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对此,学者贺雪峰提出,要想让村务公开有实效,就必须让村民有查账的权利,鼓励村民可以就他们怀疑的事情质询村干部,由此约束村干部的不良行为。 也就是说,政府应该创造条件,帮助村民完成角色转型,从被动的信息接受一方变为主动的拥有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公众。 “村务公开”不是目的,真正目的在于将村干部的言行举止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加强农村基层廉政建设,保证政府清廉自律,为公为民。 广东省的农村廉政实践还在进行中。今年3月,肇庆市怀集县在全县聘任5088名廉政监督员,加强农村基层党务、村务、财务监督,该县对农村基层廉政监督员实行由镇(乡)纪检监察部门和村(站所)党支部两级规范化管理。这一切,都将大大增强普通群众对村务的监督实效。 ■名词解释 “村务e路通” 在省纪委、省监察厅的支持帮助下,湛江市借助国家实施“信息兴农”工程的契机,建设了湛江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定名为“村务e路通”),该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农村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平台覆盖了全市11个县(市、区)、88个乡镇、1503条行政村,实现了电子公开、电子查询、电子监察、电子投诉和电子评价“五个电子化”功能,使湛江成为全省首个实现村务、财务、党务信息全面多渠道公开的地级市。 当“芝麻谷子加绿豆”的村务遇上网络,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今年4月,湛江市纪委建立的“村务e路通”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运营模式新颖,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化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并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推广应用。随后,国家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在南昌的中国移动信息化服务三农会议上说,“村务e路通”有新意,值得在全国推广。目前,“村务e路通”这个植根于湛江的农村廉政机制,正吸引着省内外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人员来到湛江取经。 (戎明昌 崔财鑫 李利君 赵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