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益实践———上海建立统一规范公开透明土地交易市场纪实
2015-07-30 23:41:41  作者:  编辑:hkjw_root  来源:   点击:

近年来,土地交易一直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能否有效预防土地交易领域中可能发生的腐败现象,不仅关系到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更是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深化土地交易机制改革,建立了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土地交易市场,为从源头上防治土地交易领域腐败进行了有益探索。现刊发上海的做法,供参考。 ——编 者 从今年3月1日起,上海市所有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使用权出让等土地交易活动,都通过新建成的土地交易市场这一平台,按照统一计划管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运作监管的方式进行。 截至9月底,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共公告挂牌出让地块21批,成交土地140幅,面积615万平方米,金额达81.8亿多元。7个月的运行实践证明,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在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益的同时,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治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建立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土地交易市场,从源头上防治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上海势在必行,随着上海产业调整、新区建设、旧区改造和投资创业步伐的加快,土地交易日趋活跃。上海市房地资源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年至2007年有770幅、约4170公顷土地招标挂牌出让,其中2007年挂牌出让的土地就有461幅,约2022公顷,分别占四年总量的59.9%和48.5%。 对“寸土寸金”的上海而言,土地毋庸置疑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稀缺资源。从上海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不少与土地交易有关,这些案件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利用土地出让过程信息不公开、交易不透明、程序不规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土地使用权出让谋取私利。 显然,在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益的同时,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对土地交易的方式进行改革,进一步规范日趋活跃的土地交易行为,显得十分迫切。 近年来,上海一直在探索一套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土地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不断推进土地供应体系和土地交易方式改革——— 2001年,上海开始推行土地公开出让。2003年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上海加快推进土地供应方式转变,将商业、金融、旅游、娱乐、服务业、商品住宅等六类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纳入公开出让的范围;建成和全面推行“土地交易系统”,将土地出让的全过程实行电脑化管理,覆盖了招标、拍卖、挂牌中编制标书、发布公告、组建评委、开标签约等工作节点;制定了《上海市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试行办法》《关于土地招标拍卖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一系列举措,使得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得到全面推行,土地市场建设得到了积极培育,为建设全市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提供了条件和保证。 紧紧抓住“三个更加注重”试点契机,全力推进土地交易市场建设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中央纪委及时作出决定,在上海、河北、四川三省市开展“三个更加注重”试点工作。土地交易领域被列为上海的六个试点领域之一,重点是建立上海土地交易有形市场。 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市纪委关于试点工作的汇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建立由市纪委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 按照中央纪委和上海市委的要求,从2007年7月开始,由市纪委、市监察委牵头组织协调,市建设交通党委、市房地资源局组织力量,市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进行相关制度规则的研究制定、运行和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人员培训和市场硬件的建设等一系列筹备工作。 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组织专家考察了广东、天津等地的土地交易中心和香港地产市场,上海市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交易市场建设基本框架为“构筑一个平台,承担四大职能”,即形成全市统一的土地交易机构,通过联网互通、信息共享,构筑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操作平台”,承担提供交易场所、办理交易事务、发布交易信息、代理土地交易四大职能。依托这一平台,实行土地交易的统一计划管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运作监管。 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筹建期间,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沈德咏先后两次到施工现场听取汇报、指导工作并强调,房地资源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上海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要上对党中央负责,对市委、市政府负责,下对人民群众负责;要紧紧抓住“三个更加注重”试点新契机,加快土地有形市场建设,建立一套有效预防消极腐败现象发生的新机制。   公开透明、规范操作、严格监督,建起土地交易市场有效预防腐败的一道道“隔离带”、“防火墙” 位于上海浦东南泉北路201号的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设有直达交易大厅的电梯,电梯的正对面有一台巨大的液晶显示器,循环播放着当天挂牌出让土地的航拍图,竞买人可非常直观地通过航拍图了解到所要竞买地块的整个地貌及其周边情况。 在这里,竞买者不仅能感受到人性化的便捷高效服务,更能深刻地体验到土地交易市场的公开透明、规范操作和严格监督。 ———流程透明,信息公开。从制作出让公告到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进行交易操作、公示竞得结果,完成一块土地交易一般要经历12个主要流程,凡与市场运作各个环节有关的信息,能公开的都及时、充分地予以公开,实现供需双方信息对称和竞买人平等竞争。 ———固化流程,规范操作。把业务流程中涉及的38件文书、表格进行标准化设计,按照标准程序填写、流转。通过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固化业务流程,规范业务环节,实行土地交易系统与土地审批系统、房地资源网、交易服务网、应用支撑平台的系统整合,实现全流程、多用户的在线操作。 ———内外结合,加强监督。将整个入市操作流程分步骤合成竞买人工作模块、业务工作模块、配套工作模块、外邀人员工作模块,四个模块相互制约,确保任何一方都不能单方面操控交易结果。邀请市监察委、市公证处等进驻市场参与全程监督;以抽选、轮选等方式,引入包括评估、银行等在内的交易第三方进行监督;邀请人大、政协、法律等各界人士对土地交易活动进行社会监督,实现了对整个交易活动各个环节的全方位监督。 在加强评标专家管理方面,交易市场信息系统还建立了存有180名专家信息的档案库,需要时由配套工作部门通过电脑自动抽取,屏幕上显示专家编号,而专家的个人信息完全看不到。在正式评标中,竞买人的信息也被屏蔽。因此,从源头上排除了通过打通专家环节获取土地的可能。   土地交易市场的建立运行并非万事大吉,还有一些制度有待完善和改进,同时更要抓好制度的落实 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董君舒到土地交易市场调研时强调,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把好的机制发挥好,把好的制度落实好。同时,要加强研究分析,要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服务,要通过土地交易市场这个无形之手为上海的产业导向服务,为上海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任何一项机制制度都有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刚刚成立的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也不例外。 “土地交易市场虽然已经建立,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也已显现出其源头治本的功效,但由于一些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好的制度关键还要靠人去落实,因此我们不敢有半点的懈怠,下一步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上海市建设交通纪工委书记徐海峰说。 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对整个土地交易过程实施全程监督,根据土地交易市场运转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一些流程、制度进行完善、修改,进而使土地交易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加强土地出让后的后续监管是土地交易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上海房地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下一步,市房地资源局要建立一个土地出让合同监管中心,将对每一块出让或转让土地实施全过程监管,要求土地受让方必须按照规划要求施工,按照合同按期开工、按时竣工,节能环保必须达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