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让公务员轮岗激活“机关生态”
2015-07-30 23:41:41  作者:  编辑:hkjw_root  来源:   点击:

无锡首次3000名公务员交流轮岗9月1日启动,到9月10日,全市跨区域跨部门交流的1022个岗位、859名公务员已全部产生,公务员的内部轮岗也开始实施。如此集中式、大规模、主要针对科职及以下公务员的交流轮岗新探索,引起社会关注和网上热议。   一石千浪,冲击“不动声色”   跨区域跨部门交流人数众多,是无锡市公务员大轮岗的惹眼特点,冲击也在“不动声色”中显现。   自愿报名参加“双跨交流”的无锡市财政局综合处处长朱小明,9月11日接受了记者采访。43岁,在财政局不同处室奋斗20年的朱小明告诉记者:在拿到《自愿报名表》后,他考虑未满5分钟就一口气填写完毕。他觉得主动参加双跨交流不仅是一名后备干部对市委号召应有的态度,对个人成长也很有利,“一个部门的锻炼就是一张大学文凭,多个部门的锻炼就有多张大学文凭,会让自己终生得益”。   同样自愿报名的无锡市经贸委副主任科员徐贵宾,一开始对大规模交流轮岗有点“惊讶”。慎重考虑后,在经贸委工作已有22载的大徐,也主动报名。他对记者说:我42岁了,再窝下去就等退休了。   记者通过多渠道了解得知,在社会公认的一些“热门”机关,主动报名参加“双跨交流”者并不多,大多数干部谨慎地选择了“服从组织安排”。也有一些公务员,因年龄较大,对新部门新岗位带来的新挑战存有疑惧心理。因此,无锡市更多机关采用民主透明的方式产生“双跨交流”对象:如无锡市经贸委在从8名候选人中最终决定6名人选时,就采用了党组成员差额票决的方法。   和“条”相比,“块”上的公务员对“双跨交流”的积极性明显高涨。无锡市崇安区公务员参加“双跨交流”的名额是12人,填表报名者高达27人,其中不乏中年干部。已经48岁的上马墩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建明,填表时毫不犹豫地写上了“区外交流”。这位军转干部回答记者提问时充满豪气:我的经历告诉我,干工作做事业都要有一股闯劲!还有的基层干部对记者说:这次交流轮岗给区县公务员打开了进入市级机关工作的大门,必须珍惜。   流水不腐,激活“机关生态”   根据无锡市委组织部随机调查提供的数据,该市总工会36名科级及以下公务员,一半以上一直在本系统甚至一个部门工作,10名正科职干部中有6名在同一职务层次上工作超过15年;市财政局103名一般工作人员中,在同一机关工作超过10年的达66人,51名科职干部中一直在同一机关工作的达27人,9位同志在同一职务层次工作达10年以上;市经贸委137名公务员中,在同一机关工作超过10年的44人。有学者指出:一旦政府公务员沦为“部门公务员”,这样的“机关生态”将为效率低下和廉政死角埋下隐患。   “机关生态”需要在流动中被激活,而流动还有利于发掘公务员群体的存量潜力,以满足新形势下“条”、“块”对公务员职业素养的新要求。崇安区委书记蒋伟坚说:城区以前以基础管理为主,现在则要担负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方位责任。 所以区里亟需在财政预算、规划建设、审计等方面拥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公务员,希望通过这次大轮岗引来这样的专业干部。   “宽泛流动”,已成全球趋势  公务员交流轮岗,引起学术界关注。  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江南大学教授鞠连和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公务员交流“宽专业、灵活化”现在已成世界趋势。最近20多年,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员管理发生了重大转变。以美、英、日、西等国为例,过去公务员大多在系统内封闭交流,现在则强调公务员系统与非公务员系统之间的开放式交流,由终身制向合同制转变,以便及时引进企业等其他组织的优秀管理经验。这种新改变打破传统公务员无过错终身任职、缺乏创新进取的局面,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相关专家认为,我国2006年颁布的《公务员法》,从原则上确立了公务员交流的框架,但是国家对中下级公务员轮岗交流并未形成配套法规和有效机制。无锡公务员大轮岗规模空前,并以常规化制度建设和为政治民主化改革提供人力支撑为着眼点,这一创造性落实法律的力度和价值取向引人瞩目。   记者了解到:公务员大轮岗,在无锡只是拉开了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下一步,无锡在打通公务员系统与非公务员系统连接管道、干部提拔中实现“多数人选多数人”以及党内基层民主等领域,还有“组合拳”式的新举措出台。